第一個原則:熊市千萬不要滿倉
不少經驗豐富而又虧損累累的老股民曾經總結道:熊市滿倉是“把頭系在褲腰帶上”,熊市頻繁操作是“虎口拔牙”。大量事實表明,把新手擱在山頂上,把老手套在山腰中,把高手摺騰死在山腳下並非是一句玩笑話,而是對熊市殘酷性的歸納總結。
巴菲特曾經說過,試圖戰勝市場是投資者失敗的主因之一。尤其是在“無效的市場”一一熊市中,在市場跌多漲少、人氣萎靡不振、底在不言底、媒體及投資人吶喊“珍愛生命,遠離股市和毒品”的環境之下,不要說賺錢,就是連保住成本都成問題,希望戰勝市場往往成爲一種奢望及不切實際的臆想。因此,若“沒有那三把刀,別攬那瓷器活兒”,熊市滿倉操作無異於“沒事兒找抽”,不把自己的資金當錢使。
當然,對於自認爲是高手的股民來說,實在忍不住寂寞也要量力而行,拿出少部分資金“打打醬油”,滿足一下“好動症”未嘗不可,但絕對不可滿倉操作,以小概率的盈利搏大概率的虧損。投資者不要輕易相信自己有運氣在熊市裏騎上大黑馬,稍有不慎騎上一隻熊,則會滿盤皆輸,傷了元氣。
第二個原則:不要信心爆棚頻繁操作
交易之道,剛者易折。唯有至陰至柔,方可縱橫天下。在熊市裏頻繁操作從某種角度來講是逆勢而爲,以卵擊石,長此以往就會積小虧爲大虧,稍有不慎還會厄運當頭誤入歧途,被熊吞噬。熊市虧錢實在太容易,就像牛市裏賺錢也非常容易一樣。
所以,真正的大贏家往往都是敬畏市場、虛懷若谷、知己知彼、明白自己“幾兩重”的人,那些盲目樂觀、頻繁操作、信心爆棚的投資者會在熊市裏消失得很快。因此,熊市裏操作得越多,失誤也越多。投資者在熊市中要記住一句話:多做多錯,少做少錯,不做不錯!從策略上來講,熊市裏不作爲就是一種作爲,這也是爲什麼熊市裏最好的操作是空倉之大道至簡的原因。
第三個原則:不要輕易補倉
戰國末年著名政治家、思想家,秦國巫相呂不韋曾經說過:“敗莫敗於不自知”。意思是說最大的失敗是不瞭解自己,沒有自知之明。
熊市裏補倉往往會出現策略性錯誤及致命的打擊。其原因有二:一是底在不言底;許多投資者在熊市中被套後往往採取不斷補倉的策略,但往往會出現越補越套、越套越補的惡性循環,在不斷補倉中,發現底中有底、底部之下還有十八層地獄,以至於在不斷補倉中將有限的資金嚴重套牢甚至消耗殆盡;二是缺乏自知之明;許多投資者在牛市都很難獲得利潤,當熊市來臨時,希望通過不斷補倉的方式撈回成本,反敗爲勝,這往往是天方夜譚,形成這種想法的原因通常是由於投資者對於熊市的規律性及殘酷性缺乏深刻了解。因此,熊市裏有“補倉不如空倉”之說。
有句股諺:牛市不割肉,熊市不補倉。其言外之意就是牛市裏賺錢很容易、解套也很容易;而熊市裏賺錢難、解套也難上加難。牛市裏投資者往往變得很強大,因爲“賺易賠難”的感覺通常會使投資者飄飄欲仙,潛意識認爲自己是股神;熊市裏投資者顯得很渺小,因爲“賠易賺難”通常讓投資者信心受挫,喪失理性的判斷及盤感。
投資者要充分認識到不同的市場具有不同的特性,要深刻認識其規律性,不要固執地認爲自己可以輕易戰勝市場。所以,對於熊市有投資者總結道,“抄底不如逃跑,補倉不如空倉”,其中的道理不言自明。
第四個原則:輕倉短線降低盈利預期
有句成語叫“以卵擊石”,它出自《墨子·貴義》:“以其言非吾言者,是猶以卵投石也,盡天下之卵,其石猶是也,不可毀也。”比喻自不量力,自取滅亡。
這個成語告訴我們一個道理,就是不要以微弱的力量去與強大的勢力抗爭,以雞蛋碰石頭的最終結果無異於自取滅亡。股場如戰場,炒股票也要審時度勢,看清楚不同的市場,採取不同的操作策略,從而在激烈的博弈把握先機,爭取主動,趨利避害。
熊市的特徵是跌易漲難、熱點持續性差、人氣低迷,因此,在這樣一個贏少虧多的市場裏就不能採取牛市的操作手法,以滿倉或者持倉的方式來進行操作。投資者需要做的是降低盈利預期,不操作或者少操作,實在手癢癢就短線一把,但倉位一定要控制在合理的範圍內,儘量以小的倉位參與。這樣即使虧損也不至於傷了元氣,權當蹭了一點點皮毛,而且可以大大減輕由於滿倉操作而形成的巨大的心理壓力。
降低贏利預期同時也是給自己心理減負,某種意義上講即做自己能力範圍之內的事情。熊市不是大顯身手的時候,熊市裏要學會冬眠,學會自我保護,避免多動症,熊市裏不作爲就是最好的作爲!
以上是熊市裏操作的幾個重要原則,這些原則可以幫助投資者趨利避害,保存資金實力。有的投資者認爲熊市裏也有操作機會,這話沒錯,但是在熊市裏操作一定要尋找到符合熊市特點的贏利模式,尤其是在條件框架之下的贏利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