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說:股市中的機構大戶依靠自己雄厚的資金實力,往往能夠操縱市場,無論行情上升下跌,順勢逆勢,機構大戶們都可運作自如。他們憑藉行情的上下波動,作容器式的操作,上升時出貨爲主,下跌時買入爲主——機構大戶永遠持有一定數量的籌碼,每天都可以進行T+0的操作,無所謂套牢或解套,在行情升升跌跌中,最終被喫掉的只是衆多股市散戶。
以上這番話有一定現實性。可以這樣說,機構大戶常常在略中左右着市場的走勢,散戶永遠是市場中的弱勢羣體,大機構的利潤大多來自於衆多小散戶的奉獻。因此,爲了不被喫掉、爲了贏取勝利,散戶僅僅瞭解一般股民的投資心態還不夠,還要摸清股市機構大戶的心態,瞭解分析他們在想什麼,準備幹什麼。這樣,纔不至於被大機構喫掉。
筆者曾經也是股市小散戶,初入股票市場時的資金只有3萬元。幾個回合下來,筆者就覺察到了機構大戶在市場中的主宰地位,從此注意觀察分析機構大戶的投資心態和計劃,然後再作跟隨還是搬出抉擇。事實證明,股海如同戰場,只有做到知彼知己,及時掌握動向,纔有望在險惡的競爭中求生存。
那麼,散戶怎樣才能透過蛛絲馬跡比較準確地洞悉大機構的動向呢?
一般大機構在進入一隻股票時, 都有一個試盤的動作,其手法經常是將該股的成交量激增,然後馬上縮量下跌。激增動作主要有兩個目的,一是試下該股有沒有其他莊家,二是試下散戶的跟風情況。縮量下跌的目的是瞭解-下散戶的拋盤情況。大機構通過一增一減的動作基本可以達到初步試盤的目的。因此,小散戶可以通過急劇放量的個股來判斷機構是否有進莊的標準。
而股市中的機構大戶爲了操縱市場,也要想方設法摸清散戶在想什麼,想怎麼做。大戶會根據擎握的這些信息決定投資方向,他們有時會製造假象,設下陷阱,等待散戶自覺主動地掉下去。比如,機構大戶突然大量買進某種股票,刺激該股暴漲,吸引大批散戶蜂擁而至,等到達-定的高價,機構大戶突然撒手,那些跟隨的散戶必然受害無疑。
因此,筆者認爲,要注意機構大戶的一言一行. 更要辨明機構大戶的一言一行背後的真相。有時,擁有雄摩資金的機構大戶隨口說出的一句話,都可能導致股價上漲或下跌。但也有不少時候,機構大戶的話未必是真,而可能是陷阱。所以,散戶要特別留心,不但要聽清機構大戶的話及其背後的真正含義,也要對股市行情和個股進行獨立的分析,把股市走勢與機構大戶的言行作一比較,看看機;構大戶的言行含有多少水分,再作投資決定。
筆者認爲,機構大戶的投資策略千變萬化,常人難以捉摸。但不管怎樣,散戶都要堅持一個立場根據股市的實際走勢作出投資決定。在實操中要時刻保持警覺,用心識破機構大戶設下的陷阱。當敢戶跟莊,筆者有一個基本原則,就是當大市和個股走上升通道時,散戶可以大膽跟進買入。如果走下降通道,無論機構大戶吹到天花亂墜也堅決不買入。
摸清機構大戶的心態,最好的辦法是把自己也當做一個“ 機構大戶”,站在機構大戶的立場上思考問題,這叫“換位思考”。當你明白機構大戶的所思所想時,取勝的把握就增大了。在戰場上,交戰雙方每每都有一個必爭之地,這就是制高點。例如,在三國時代,諸葛亮和司馬懿都意識到必須爭奪街亭,誰爭奪到街亭,誰就是勝利者。這個戰略上的制高點,就是兵家必爭之地。同樣,散戶如果能夠在證券市場中捕捉到戰略制高點,那麼,散戶就有機會站到贏家行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