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份到目前僅僅一個多月的時間,A股彷彿有春天進入了冬天,上證指數下跌200多點,跌幅逾5%,市值一個月蒸發幾萬億。最慘的是估值高企的創業板,不斷刷新低點。從技術上看,創業板早已是標準的“熊市”。但是監管卻是越來越嚴,絲毫沒有放鬆的跡象。
近來黨媒不斷髮表文章指出:在證券市場,立好公開透明的規矩同樣旨在促進市場長期健康發展。監管層對"忽悠式"重組再揮重拳,針對九好集團與鞍重股份爲重組上市而採取的虛構收入、以劣充優、重大遺漏等違法違規行爲給予了嚴厲處罰。強調上市公司要不斷提升質量,夯實回報股東的利益基礎,避免製造噱頭、炒概念、博眼球,從而助長投機氣氛。
分析人士指出,雖然相關監管措施在短期不可避免地會造成某種程度的市場低迷,甚至促使一些"莊家"離場,但這種"破"對於淨化市場環境、保護廣大投資者利益、發揮直接融資功能來說,無疑是一種"立"。
必須看到,我國資本市場長期以來確實存在着不少亂象。例如,一些上市公司並沒有用心經營,而是將心思花在炮製'併購重組'來抬升公司市場估值上。就眼下來說,這可能會增加市場上的炒作概念和題材,但是如果沒有好的業績就不可能爲投資者帶來真正的回報。
事實上,嚴格的金融監管在歷史上並非無跡可尋。20世紀30年代大蕭條後,美國人從“自由放任”的盲目自信中醒來,重新審視必要的法制與宏觀調控。俗話說“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繩”。大蕭條永世難忘的“痛”讓美國人走向了另一個極端:對金融業實行最嚴厲的管制,包括加強金融立法、分業管理、利率管制、存款保險等舉措。這樣做的好處:對高風險的金融業,尤其是對證券市場嚴加管制,有利於抑制金融投機,抑制金融泡沫,有利於整固金融秩序,從而有效控制金融風險。
先來看幾組數據:
1. 美股當前平均每年IPO大約150家,而每年因兼併、破產、退市等的公司大概400家,也就是說平均每年上市公司數量降低200-300家。
2. 美國的上市公司數量於1996年達到峯值的8025家,隨後便進入下滑期,到2012年上市公司數只有4102家,而到了2015年7月,美股的數量下降到了3800家。
3. 2016年美股市場僅有105宗IPO新股,數量創7年來新低;總融資額188億美元,創2003年以來最低水平。
上面的幾組數據,得出一個結論:美國上市公司數量在銳減,上市公司創32年來最少,美國的股票世界正變得越來越小。這就是嚴監管的結果。而好處就是:美國股市牛長熊短,以道瓊斯指數爲例,首次被公佈時,指數是40.94點,而目前最高達到21000多點。
事實上,美國股市是世界上監管最嚴的股市之一,這也是歷史發展的結果,美國曆史上遭遇過數次股災,而每一次股災都會引發一輪暴風驟雨般的嚴格監管。歷史不會簡單的重複,卻總是驚人的相似。中國目前正踏着美股的歷史腳印前進。
所以,一旦嚴監管的新常態被市場消化或適應,當市場 “脫胎換骨”後以公平、公正的健康形象再現,中國資本市場必將迎來歷史上最波瀾壯闊的大發展、大繁榮,股市有可能迎來歷史上持續時間最長的大牛市。
當然,前途的光明並不能掩蓋道路的曲折,牛市的步伐必然會一波三折。但是如果我們深處鉅變之中尚不能先知先覺,則會錯失這一次財富的“饕餮”盛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