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經濟體制從計劃經濟向市場經濟轉軌的過程中,股市的市場化運行與計劃性管理政策之間的不協調性日益突出。這集中表現在:在股市因供應不足而形成投機力量把股價推向高位後,管理層一般會出臺某些“打壓”措施,或迅速地決定增加股票供給,使股市氣氛從狂熱中急轉直下,投資者信心驟減;而一旦出現股市低迷、股價持續下跌時,必然會影響到一級市場的新股發行,這時,管理層又會出臺某些“利好”措施,往往通過領導人講話,或者藉助新聞媒體制造輿論,或者採取臨時性的政策措施,有意識地“託市”,充當“救市主”的角色,刺激股票價格上漲。
這種干預機制導致中國股票市場產生了一種特殊的既有“政策博弈”又有“政策依賴”的現象。
每當股票市場出現過度投機時,市場就會產生政府將打壓市場的政策預期,“政策博弈”行爲就會形成。這就是,股票市場將時刻保持着對政策干預的高度敏感性、警惕性,股市過度投機時間越長,政策干預的預期越強烈,市場壓力就越大,壓力也會不斷積聚,這時,一旦政策干預發生,極易促發股市的恐慌性拋盤,股價暴跌。而且,在相當長的時間內,市場還會存在着政策“餘悸”,從而股價也將在很長時間內延續着下降趨勢。
每當股票市場出現持續低迷時,市場又會形成政府將“託市”和“救市”的政策預期和政策期望,此時,“政策依賴”現象就會產生。以往的實踐表明,股票市場低迷持續時間越長,政策期待和依賴就越強烈,市場甚至會通過各種渠道向政府施加壓力,“呼籲”和“催促”政府採取政策措施,拯救市場,而此時的政府也往往成爲市場“施壓”的俘虜〔206]。一旦政府利好政策出臺,市場就會作出強烈反應,出現一輪股價暴漲行情。如果暴漲行情過頭,就會導致暴漲後的暴跌,最終造成股票價格異常波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