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股票市場上,最重要的就是消除自己的恐俱感,無數事實一再證明,最不敢投資的時候,往往就是購買股票的最佳時機。要做到這點可不是件容易的事。因爲這樣做違反我們正常的心理反應。然而,我們必須知道,股市是頂知未來,根據未來情況而波動的。一般來說,股票市場大約領先經濟走勢6~9個月。當我們聽到經濟惡化或某家公司的經營狀況不佳的壞消息時,自然會感到害怕,而且在預期未來的形勢更槽糕的情況下,我們總是力圖擺脫這種處境;然而,由於股市是反映未來的,所以,它會反其道而行之。當經濟形勢極端惡劣,壞消息接連不斷時,經常就是股市回升的時候。因爲它意味着經濟已壞到盡頭,光明就在前面。不幸的是,大多數人被這些壞消息所嚇倒,慌忙離開股市,因而錯過投資盈利的大好機會。若在這個時期購買股票,必能獲得可觀的利益。相反。一個等待已久的好消息—有關盈利的信息一旦發表,股價反而會回跌。因爲預期的事情已實現,就沒有其他因素可以期待了。
因此,股市上有句格言:“聽到新聞時要買股票,報紙正式發佈新聞時要賣股票。”
投資者經常“見跌就殺,見漲就追”,因爲他們僅僅侷限於當前,預測未來的情況會完全相反。當情形樂觀時,就覺得大好的形勢會持續下去,當通貨膨脹高升,就以爲它會一直上升,既然大多數人的投資都受到這種情緒的影響,有些股市專家就提出一種與大衆看法相反的看法:“反向操作的投資策略,即採取與大衆相反的方式行動”。
恐懼感會妨礙做出最佳決定:
第一,在股價下跌時,把股票賣掉,因爲怕股票會跌得更深。
第二,錯過最佳的買人機會,因爲股價處於低位時我們正心懷恐懼,或者雖然有意買入,但卻找個理由使自己沒有采取行動。
第三,賣得太早,因爲我們害怕賺來不易的差價又賠掉了。
當我們恐懼時,無法實際地評估眼前的情況,我們一心把注意力集中在危險的那一面,正如大熊逼近時,我們會一直盯住它那樣,所以無法看清它會“有利”與“不利”兩面因素的整體情況。當我們一心一意注意股市令人氣餒的消息時,自認爲行動是基於合理的判斷;其實這種判斷已經被恐懼感所扭曲了。當股價急速下降時,會感到錢財離我們遠去,如果不馬上採取行動,恐怕會一無所剩。所以,與其坐等待斃,不如馬上行動,才能“轉輸爲贏”。其實,即使是熊市期間,股價也會上下起伏,每次下跌總有反彈上漲的時候;畢競股價不會像飛機一樣一墜到底。然而,每當股價下跌,一般人會忘了會有支撐的底價,也就是股價變得便宜大家爭相購入的價格。
一旦恐懼感盤踞心頭,我們就以爲目前的情況永遠改變不了。事實上,企業發展往往是日新月異的,絕非靜止的,爲了維持並增加盈利,就必須不斷調整,以適應變動的市場環境(雖然調整速度很慢)。當我們心中充滿恐懼時,就會忘了這一點,以致無法保持長期的眼光和耐心,而這恰恰是成功的投資者所不可缺少的態度。倘若我們持有的股票急速跌價,最有用的方法,就是反思被看好的這家公司所根據的基本因素仍然沒有改變,操在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