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是廣場協議?
廣場協議是 1985 年 G-5 國家(法國、德國、美國、英國和日本)之間達成的一項協議,旨在通過讓美元相對於日元和德國馬克貶值來操縱匯率。
廣場協議又稱廣場協議,其目的是糾正美德、美日之間的貿易不平衡,但只是糾正了與前者的貿易平衡。
重點
- 廣場協議是 1985 年法國、德國、英國、美國和日本等 G-5 國家之間達成的協議。
- 廣場協議的目標是削弱美元,以減少美國不斷增加的貿易逆差。
- 廣場協議導致日元和德國馬克相對於美元大幅升值。
- 廣場協議的一個意想不到的後果是它爲日本“失去的十年”增長緩慢和通貨緊縮鋪平了道路。
瞭解廣場協議
廣場協議於 1985 年 9 月 22 日在紐約市簽署,並以其簽署的酒店命名——廣場酒店。
廣場協議旨在壓低美元,美國、日本和德國同意實施某些政策措施來實現這一使命。美國承諾減少其聯邦赤字。日本和德國將通過減稅等政策提振內需。各方同意在必要時直接干預貨幣市場,以糾正經常賬戶失衡。
在廣場協議之前——從 1980 年初到 1985 年 3 月達到頂峯——美元升值了 47.9% 以上。強勢美元給美國製造業帶來壓力,因爲它使進口商品相對便宜。這導致 Caterpillar 和 IBM 等許多大公司遊說國會介入 - 因此,廣場協議。
廣場協議導致日元和德國馬克相對於美元大幅升值——美元在隨後的兩年內貶值了 25.8%。
在廣場協議之後,美元急劇下跌(儘管美元最初的下跌實際上是在協議實施前幾個月開始的)。該協議減少但沒有消除美日貿易逆差,儘管它確實顯着減少了美國對德國的逆差。並非所有政策目標都實現了,但削弱美元以緩解美國貿易逆差的總體目標奏效了。
美國經常賬戶餘額佔國內生產總值 (GDP) 的百分比在 1985 年至 1987 年間趨於穩定,然後在 1991 年上升到實際實現小幅順差。
取代廣場協議
到 1987 年,廣場協議基本達到預期效果,美國政府不希望美元進一步貶值。 1987 年簽署了第二項協議《盧浮宮協議》,以阻止美元繼續貶值並穩定匯率。
盧浮宮協議的實施部分扭轉了廣場協議下的政策。美國和日本遵守了他們的貨幣承諾,五個國家同意在他們的貨幣超出設定範圍時介入。
日本與廣場協議
廣場協議鞏固了日本作爲國際市場主要參與者的地位。然而,該協議的一個意想不到的後果是,它使日本增加了與東亞的貿易和投資,從而減少了對美國的依賴
然而,日元升值也可能導致日本經濟面臨衰退壓力。日元走強對日本出口型行業造成了重大的短期衝擊。爲了抵消這種衝擊的影響,日本政府開始了大規模的擴張性貨幣和財政政策,以提振國內經濟。
這種大規模的宏觀經濟刺激措施與其他政策相結合,在 1980 年代後期的日本金融和房地產市場上造成了同樣巨大的信貸和資產價格泡沫。當這個泡沫破裂時,日本經歷了一段長時間的低增長和通貨緊縮,持續到 1990 年代和 2000 年代。因此,廣場協議有助於在日本宣傳“失落的十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