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林線(Bollinger bands, BOLL)指標是美國股市分析家約翰·布林格根據統計學中的標準差原理設計出來的一種很實用的技術指標。它由三條軌道線組成,其中上下兩條線分別是價格的壓力線和支撐線,俗稱上軌和下軌;中間一條稱爲中軌。
布林線主要有四個功能:
布林線顯示股價的支撐和壓力(見圖)
布林線顯示股價的支撐和壓力
2.布林線顯示股價的超買和超賣(見圖)
布林線顯示股價的超買和超賣
布林線顯示股價的趨勢(見圖)
布林線顯示股價的趨勢
布林線顯示股價在通道里的運行情況(見圖)
布林線顯示股價在通道里的運行情況
市場有觀點認爲,利用布林線指標選股主要是觀察布林線三條線開口的大小,尤其是對那些開口逐漸變小的股票要重點關注。原因是布林線三條線開口逐漸變小意味着股價的波動幅度逐漸變小,多空雙方力量趨於平衡,股價將會面臨方向選擇。並且認爲開口越小,股價突破的力度越大。
但是,僅僅從形態上來觀察股價的收口與開口從而判斷股價的漲跌屬於“形而上學”,因爲這是從孤立、靜止、片面、表面的角度看待股價的漲跌,而忽視了起決定作用的內部因素。正如唯物辯證法所言:外因是變化的條件,內因是變化的根據,外因通過內因而起作用。
某些黑馬股的啓動起因是具有重大題材刺激,布林線將會由收口狀態迅速變成開口狀態,可見重大題材是股價上漲的內因,而布林線由收口演變成開口僅僅是外部因素,是由於內因作用而形成的。這一點不可本末倒置。
實戰中,投資者不能看到布林線收口就萌生買進的衝動,認爲買進收口狀態的品種就意味着將會獲得開口後的收益。如果遇到弱勢股,收口狀態品種同樣可能出現破位下跌的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