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證券市場中,消息對股價的影響已經越來越重要,無論是有着百年曆史的美國證券市場,抑或是新興的證券市場,都無一例外地會受到消息的影響。
爲什麼消息能夠對股價產生影響呢?
原因非常簡單,就是消息的源頭大致來自政府的政策、法規法令的公告,小至上市公司的業績公告、資產重組的發佈等等,都會對股價的波動產生直接影響。
有股市操作經歷的人都不會忘記,一些政府重要官員的講話,以及有權威、有影響力的報章官方評論,曾經一再在中國股票市場上激起波濤,成爲股市暴漲暴跌的直接導火索。
筆者認爲,一些政府重要官 員的講話及報章報道,往往都有一定的背景:在一些峯谷時期,他們的發言更是有着非比一般的政治及經濟依據。因此,市場往往對此都會作出反應,產生影響並直接作用在股價的波動上。當市場有了“其,識”之後,就代表者一段時間內的市場心理。而市場心理一旦形成,就會演化成一股強勁的衝擊力量, 足以令股市產生強烈震盪。
所以,筆者提倡投資者要關注時事,要重現政府要員在任何場合的談話及媒體的官方報道,學會從中捕捉可以利用的商機。比如,在2007年5月30日, 財政部公佈是高印花稅,隨即中國^股市場股價立即作出急劇的反應,不少股票連續走出五個跌停板的巨幅下跌行情。又如,在2007年9-10月份間,當滬市指數從500點升至6124點時,在不同的時段和不同的場合,都有政府重要官員提醒廣大投資者要注意風險,並明確指出目前A股市場已經出現相當嚴重的泡沫行情,管理層讓股市降溫的信號更是一個比一個強烈。
在這個時候,如果投資者搶在市場心理形成之前獲利平倉,就足可以大獲全勝,迴避了一波巨大的下跌行情。在實際市場走勢中,自從2007年10月政府官員公開提醒廣大投資者要注意風險至今,短短10個月間,滬市指數從6124點跌至2284點,跌幅超過62%,其巨大的跌幅讓全世界震驚。可見,投資者在股票市場操作中是必須密切注意政府官員講話的。
當然,筆者在主張投資者要關注政府官員有關言論和報道的同時,也同樣主張投資者對政府官員的言論要作認真細緻的分析,對於無關痛癢的一些官樣文章可以不予理會。說到底,對於龐雜的信息是要進行識別、歸類、篩選、分析才能正確把握運用的,最爲關鍵的還是要歸結到投資者個人的獨立思考和判斷。在認爲是對的時候,有必勝把握的時候,就不要放過機會。反之,也不要人云亦云,隨意冒險。例如,在2007年,當時我國的經濟形勢出現了急劇的通貨膨脹,樓市、日用品市場都出現大面積的升價,使得許多人產生了貨幣貶值的恐懼心理。此時,政府必須令瘋狂的股市降溫,以抑制通貨膨脹,於是許多政府官員在不同場合站出來講話。而當市場股價的走勢與宏觀經濟發生衝突了,政府也不會永遠袖手旁觀,也會選擇時機和方式出手干預,讓證券市場配合宏觀經濟走勢向健康方向運行。明白了這樣的規律,投資者進行投資決策時就可以減少盲目性。
筆者認爲,一般投資者個人的力量是十分有限的,能撼動市場大勢的人不多。因此,投資者就必須用心捕捉每一個市場機會,要善於利用每一個機會,從中獲得投資收益。只要投資者認真總結經驗,密切注意市場的一舉一動,加以認真細緻的分析判斷,就必定能夠在股票市場中捕捉良機有所斬獲,不斷積小勝爲大勝獲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