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氏指出:“市場中的基本運動通常都包含着一次至少達到其3/8規模的反向作用的次級運動,這似乎是個事實。”
道氏對於基本運動與次級運動的比例關係的描述是符合週期理論比例原理的,即時間週期長的波動幅度要大於時間週期短的波動幅度。也就是說,儘管次級運動有時候波幅非常劇烈,但是波幅再大也不會大於基本運動的波幅。因此,牛市中的所有逆向次級波動不會跌去排在它前一個順向次級運動的升幅。
儘管道氏估計與基本運動反向的次級運動持續時間爲40~60天,然而隨後的經驗表明這個上限很難達到,個別時間甚至達不到40天。不過,我們要從中體會道理,不能教條地理解道氏所說的具體數值。
雷亞對大多數次級運動的折返幅度和時間做過統計,約爲前一個基本運動方向波段的1/3~2/3,持續的時間則在3個星期至3個月之間。對於歷史上所有的次級運動來說,61%的折返福度約爲前一個基本運動波段的30%~70%,65%的折返時間介於3個星期至3個月之間,如果時間延長,98%介於2個星期至8個月之間。
因此,雷亞給次級運動下的定義如下:
次級運動是牛市中重要的下跌走勢,或熊市中重要的上漲走勢,持續的時間通常在3個星期至數個月之間;在此期間內折返的幅度爲前一次級折返走勢結束後之甚本運動幅度的33%~66%。次級運動經常被誤以爲是基本運動的改變,因爲牛市的初期走勢顯然可能僅是熊市的次級運動,相反的情況則會發生在熊市初期的頂部。
據後來的道氏理論家統計,截至1989年10月,“工業指數”與“運輸指數”歷史上共有694個次級運動(包括上漲與下跌),其中僅有9個次級運動的期間少於2個星期。
在雷亞給出的次級運動定義中,還有一個關鍵的形容詞是“重要的”。一般來說,任何股價走勢如果起因於經濟基本面的變化,而不僅是技術面的調整,而且其股價變化幅度超過前一個基本運動方向波段的1/3,才稱得上是“重要的”。
不過,我們很難找到股價波動幅度與基本面發生事件的性質之間有什麼必然的聯繫,因爲許多很重要的事件並不足以導致次級運動,反之,有些很小的事件確有可能產生次級運動。其中的原因非常複雜。不過,那些“很小的事件”很可能是壓倒駱駝的那根最後的稻草。
原始的次級運動被認爲是沿着基本運動方向演進中產生的重要回撤,它們可以是在一個牛市中發生的中等規模的下跌或回調,也可以是在一個熊市中發生的中等規模的上漲或反彈。正常情況下,它們持續3周時間到數月不等,但很少有更長的。一般情況下,股價回撤到沿基本運動方向推進幅度的1/3~2/3。然而,我們必須注意:這個1/3~2/3並不是牢不可破的,它僅僅是一種可能性,大多數次級運動都在這個範圍之間,其中許多在半途就停止了,即回撤到前面基本運動推進幅度的50%左右。
儘管回撤幅度很少有少於前面基本運動推進幅度1/3的情況,但是也有些時候的次級運動由於幅度太小而幾乎看不出來。由於日常波動是構成次級運動走勢的基本結構,所以98. 7%的情況下,持續的期間不超過2個星期(包括假日在內)。如果我們只考慮波動的幅度,那麼日常波動也可能嚴重到構成一次次級運動的幅度。因此,從現象上看,日常波動與次級運動之間的差異未必非常明顯。
不過,我們至少有兩個標準用以識別次級運動:任何與基本運動方向相反,持續至少3個星期,並且回撤到上一個沿基本運動方向股價推進淨距離《從上一個次級運動的末端到本次開始,略去小幅波動部分)至少1/3幅度的股價運動。即可認爲是次級運動。
股價的變動速度是另一項明顯的特徵。相對於基本運動而言,次級波動有暴漲暴跌的傾向。由於基本運動是對應經濟(通常爲3~4年)活動發展週期的股指走勢,所以不符合這一條件的重要波動可定義爲次級運動。
次級運動的存在,在客觀上起到減壓器的作用,是股市正常運行的重要保障。在基本運動的發展過程中,次級運動對供求關係的失衡狀態起到調節和制衡作用,從而使基本運動的發展過程不致由於供求關係的嚴重失衡而中斷。因此,漢密爾頓認爲次級運動對基本運動起到自我調節的作用。
在牛市中,次級運動相當於安全閥。可以釋放市場中的超買壓力;在熊市中,次級運動相當於爲鍋爐添加燃料,以補充超賣而流失的壓力。因此,雷亞將次級運動比喻爲鍋爐中的壓力控制系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