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同质预期”?
“同质预期”是指哈里·马科维茨的现代投资组合理论(MPT)所表达的假设,即所有投资者在特定情况下都有相同的预期并做出相同的选择。
摘要
- 在现代投资组合理论的框架中,同质预期假设所有投资者在特定情况下都有相同的预期并做出相同的选择。
- 它假定投资者是理性的行为者,除了眼前事实之外,不会受到任何事物的影响。
- 批评者对这一前提提出了质疑,他们认为人们和投资者并不总是理性的,他们不同的看法和目标会影响他们的思维过程。
理解同质预期
MPT 是 Harry Markowitz 在 1952 年的论文《投资组合选择》中提出的,是一项获得诺贝尔奖的理论。它是一种旨在最大化收益同时承担尽可能低的风险的投资模式 — MPT 假设所有投资者都是风险规避型的,风险是更高回报的固有组成部分。
马科维茨认为解决方案是构建多种资产的投资组合。 当被视为高风险的资产(例如小型股)与其他资产放在一起时,它们的风险状况会发生变化,从而达到平衡,因为每种资产类别在市场周期中的表现都不同。
根据该理论,构建投资组合涉及四个步骤:
- 证券估值:根据预期收益和风险描述各种资产
- 资产配置:在投资组合中分配各种资产类别
- 投资组合优化:协调投资组合的风险和回报
- 绩效衡量:将每项资产的绩效分为与市场相关和与行业相关的分类。
同质预期是 MPT 的核心原则。它基本上假设所有投资者对于用于开发有效投资组合的投入(包括资产收益、方差和协方差)具有相同的预期。
同质预期是指,如果投资者面临多个风险相同、收益不同的投资计划,投资者会选择收益最高的计划;如果投资者面临多个风险不同、收益相同的投资计划,投资者会选择风险最低的计划。
正如您在这里看到的,同质预期假设基于投资者是理性行为者的理论。他们的想法都一样,不受任何事物的影响,只受眼前事实的影响。这也是许多古典经济理论的基本假设。
同质预期的优势
马科维茨的MPT和同质预期理论彻底改变了投资策略,强调了投资组合、风险以及证券和多样化之间的关系的重要性。
许多投资者避免尝试把握市场时机,而是选择购买证券并长期持有,即所谓的买入并持有策略。马科维茨倡导的平衡资产配置方法帮助他们建立了稳健的投资组合。
对同质预期的批评
MPT 也招致了不少反对。做出假设总是危险的,而同质化的预期会制造出很多这样的假设。
该理论认为市场总是有效的,投资者的想法也都一样。行为金融学的研究对这一前提提出了质疑,认为人们和投资者并不总是理性的,他们有不同的看法和目标,这些都会影响他们的思维过程。
MPT 将投资者归为同一类,表明他们都希望在不承担不必要风险的情况下实现收益最大化,了解预期收益,在做决定时不考虑佣金,并且能够获得相同的信息。历史表明情况并非总是如此,这让人质疑 MPT 及其核心原则的有效性:同质预期的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