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是東南亞國家聯盟(ASEAN)?
東南亞國家聯盟 (ASEAN) 是一個由 10 個東南亞和太平洋沿岸國家組成的區域組織,這些國家的政府合作促進該地區的社會文化、經濟和政治進步。
東盟是亞太經濟合作組織(APEC)的官方觀察員,該組織是一個由 21 個成員組成的經濟集團,旨在促進環太平洋國家的自由貿易和可持續發展。
要點
- 東南亞國家聯盟 (ASEAN) 是由東南亞 10 個國家組成的集團,它們共同努力促進政治、經濟和文化的增長和團結。
- 自1995年以來,東盟成員國在成功削減關稅後,相互之間建立了自由貿易區。
- 圍繞貿易路線和南海捕魚權的爭端削弱了東盟的全球影響力,並被部分歸咎於跨太平洋夥伴關係(TPP)的失敗。
- 東盟是一個由 10 國組成的組織,但有一個延伸,稱爲東盟加三,其中包括中國、日本和韓國。
- 該組織在與中國和美國的關係上存在分歧,這創造了一個微妙的政治環境。
瞭解東南亞國家聯盟(ASEAN)
東盟於1967年隨着《曼谷宣言》的簽署而成立。協會最初由以下五名會員組成:
- 印度尼西亞
- 馬來西亞
- 菲律賓人
- 新加坡
- 泰國
該組織的最初目的是平息其成員之間的緊張關係並遏制共產主義在該地區的蔓延。然而,東盟的優先事項發生了變化。 20世紀90年代,該協會納入了越南(1995年)和老撾(1997年)等共產主義國家以及準共產主義國家柬埔寨(1999年)。文萊於 1984 年加入,緬甸於 1997 年加入。1995 年的一項協議在東南亞建立了無核區。
自1993年以來,該集團一直在削減關稅,努力建立東盟自由貿易區,該集團的網站將其描述爲“實際上已建立”。因此,根據東盟報告《2021年東盟關鍵數據》,東盟商品貿易總額從2000年的7900億美元增加到2020年的2.6萬億美元。
2020 年,東盟 10 個經濟體的國內生產總值(GDP) 合計達 3 萬億美元,被視爲世界第五大經濟體。根據東盟報告,2020 年該羣體的總人口爲 6.618 億。
在《東盟宣言》中,東盟表示其目標是實現以下目標:
- 區域經濟增長、社會進步、文化發展
- 通過在地區國家關係中始終尊重正義和法治來維護地區和平與穩定
- 在經濟、社會、文化、技術、科學和行政領域就共同關心的問題進行合作和互助
- 通過教育、專業、技術和行政領域的培訓和研究設施相互協助
- 東盟成員國之間的農業合作。
成員國
最初,東盟只有五個國家,但後來不斷擴大。下面括號中是該國家/地區加入的日期,2022 年這些國家/地區是:
- 文萊達魯薩蘭國(1984 年 1 月 7 日)
- 柬埔寨(1999 年 4 月 30 日)
- 印度尼西亞(1967 年 8 月 8 日)
- 緬甸(1997 年 7 月 23 日)
- 老撾人民民主共和國(1997 年 7 月 23 日)
- 馬來西亞(1967 年 8 月 8 日)
- 菲律賓(1967 年 8 月 8 日)
- 新加坡(1967 年 8 月 8 日)
- 泰國(1967 年 8 月 8 日)
- 越南(1995 年 7 月 28 日)
粗體字的成員國是原來的五個成員國。這些是正式的東盟國家,但還有另一個組織,稱爲東盟加三,其中包括上述列表中的國家,同時還添加了中華人民共和國、日本和大韓民國(韓國)。
東盟基本面
該組織的目標是保持對該地區的控制並增強其在世界舞臺上的經濟優勢和安全。東盟還促進各國獨特文化的發展,同時提供跨境支持網絡。
經濟的
東盟自由貿易區 (AFTA) 成立於 1992 年,其目標是在國家之間建立單一市場,以增加東盟內部的貿易和投資。該地區還尋求持續吸引外國投資,但不會喪失對投資所在地區的控制權。
AFTA 使貿易成本比前幾年大幅降低。 1996年,東盟地區的關稅約爲7%。到 2021 年,它們實際上爲零。 AFTA 的東盟內部貿易工作重點圍繞 11 個行業,但重點關注電子產品、汽車產品、橡膠產品、紡織品、旅遊業和農產品。
爲了超越自己的地理邊界,東盟成員國於2020年簽署了區域全面經濟夥伴關係協定(RCEP)。該協議對關稅沒有明顯影響,但擴大了東盟國家的經濟區域。
疫情對東盟經濟形勢產生了重大影響,潛在的旅遊業和貿易損失高達近4000億美元。
安全
由於每個國家在軍事問題和國內安全政策上的立場不同,經濟貿易比安全更容易協調。東盟國家的安全焦點包括中國的南海主權聲索、侵犯人權、政治鎮壓、販毒、難民問題、自然災害以及國內和國際恐怖主義。
2021 年緬甸政變使這些問題變得更加複雜。暴力推翻政權得到了一些東盟國家而非其他國家的支持,導致該組織內部出現分歧。
各個國家發現很難支持東盟的所有倡議,因爲每個國家與其最大的貿易伙伴中國都有自己的關係。這導致一些東盟國家的軍事發展有所增加,並且在美國支持防止中國入侵的情況下,東盟國家對自己在兩個相互競爭的超級大國中的地位感到擔憂,這是可以理解的。
美國與東盟關係
許多東盟鄰國都聲稱對能源豐富的南海擁有領土主權,這引發了鄰國之間,尤其是中國之間的競爭。解決這些主張的失敗嘗試削弱了該組織的影響力,特朗普政府退出跨太平洋夥伴關係協定(TPP)的決定也是如此。
TPP 是一項自由貿易協定,將促進美國、新加坡、文萊、越南和馬來西亞與日本、墨西哥、加拿大和澳大利亞等非東盟太平洋沿岸國家之間的貿易。特朗普取消美國參與該夥伴關係對其他成員國產生了重大經濟影響,因爲美國是迄今爲止該夥伴關係中最大的單一實體。
另一個北美主要貿易伙伴看到美國退出後中國正在申請加入TPP,因此加拿大在美國退出後也加入了TPP。該夥伴關係原名爲TPP,更名爲全面與進步跨太平洋夥伴關係協定(CPTPP)。
儘管退出TPP,美國與東盟的關係依然牢固,是該組織的第四大貿易伙伴。前三個是中國、歐盟和日本。 2020年,美國與東盟之間的貿易額超過3070億美元。
中國與東盟關係
考慮到中華人民共和國是所謂的“東盟加三”中東盟新增的三個成員國之一,可以肯定地說,中國既對東盟具有重大影響,又是其最大的貿易伙伴。 2021年,中國與東盟慶祝建立合作伙伴關係30週年。
中國與東盟簽署了多項聲明,如1997年的《聯合聲明》和2003年的《戰略伙伴關係聯合聲明》。中國似乎對東盟的發展及其融入該地區極爲感興趣,並已做出了一些努力。聲明他們對政治安全合作、經濟和社會文化合作感興趣。
然而,這並不是說所有東盟國家都始終與中國和平相處。該地區的一些軍事演習在中國和菲律賓等國家之間造成了一些緊張關係。三艘中國海警船封鎖了兩艘運送軍事裝備的菲律賓補給船的通道,中國船隻上安裝的水炮向人員射擊。中國聲稱菲律賓船隻在其海軍管轄範圍之外活動。菲律賓不同意,稱這一事件“不利於菲中關係”。
最初的東盟宣言寫道:“東南亞各國在友誼與合作中團結在一起的集體意願,通過共同努力和犧牲,確保其人民和子孫後代獲得和平、自由和繁榮的福祉。” ”
東盟歷史
東南亞國家聯盟於1967年由印度尼西亞、馬來西亞、菲律賓、新加坡和泰國的外交部長組成。他們在曼谷簽署的文件標誌着東盟的開始。五位外交部長被認爲是政府間國家組織的創始人,該組織是現代世界最堅定的忠誠之一。
最初的東盟文件僅基於五項條款,旨在建立各國之間經濟、社會、文化、技術、教育和其他領域的合作。東盟宣言將成員國聚集在一起,不僅解決上述聯盟的發展問題,而且以有助於尊重《聯合國憲章》原則範圍內的正義和法治的方式這樣做。
東盟的成立源於菲律賓和馬來西亞之間的爭端,而泰國正在斡旋這一爭端。各國都有一個集體清醒的時刻,那就是除非它們聯合起來對抗其他新興大國的影響,否則它們各自國家的實力就會受到威脅。
據從構思到章程簽署的相關方介紹,從最初的想法到文件的起草整個過程只用了幾個月的時間。新加坡被認爲是最後一個,但由於其地理和經濟重要性而被納入其中。成員國在曼谷附近舉行了爲期四天的會議,所有文獻都表明談判相當順利,沒有對任何成員國感到憤怒或不公平對待。從東盟聯盟的構想到文件簽署僅用了14個月。
東盟2025年願景是什麼?
《東盟2025願景》,又稱《東盟共同體願景2025》,是東盟領導人於2015年簽署的宣言,規劃了2015年至2025年東盟共同體的發展道路。目標是“實現共同體的進一步鞏固、一體化和更強的凝聚力” ”強調東盟各國人民對基本自由、人權和更好生活的認識和奉獻。
東盟中心地位意味着什麼?
東盟中心地位是一個以東盟成員國爲中心的區域安全和經濟進程的概念,是由於中國和美國等外部國家的威脅而產生的。這個想法是,隨着中美在該地區的競爭加劇以及東盟國家與上述兩個超級大國之間的聯盟,東盟國家需要站在一起,以免因同化而失去權力。隨着東盟國家和地理位置的重要性日益增強,各國將適應日益加劇的地區壓力,以保持一個強大、統一的共同體。
什麼是東盟加三國家?
東盟加三(APT)是一個由東盟國家文萊達魯薩蘭國、柬埔寨、印度尼西亞、老撾人民民主共和國、馬來西亞、緬甸、菲律賓、新加坡、泰國、越南(東盟國家)和中華人民共和國組成的國家集團,日本和韓國(韓國)。東盟+3始於1997年,旨在促進國家內的合作框架,以擴大和深化政治安全、貿易、投資、金融、能源、旅遊、農業、林業、環境、教育、衛生、文化和藝術等領域。 10+3支持實現東盟2025願景目標的努力。
結論
東南亞國家聯盟是一個在世界舞臺上發揮重要作用的集團,無論是在經濟影響力還是在中美之間的地位方面。該組織的發展和目標植根於繁榮,但國際差異使組織內部的和諧成爲一項艱鉅的任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