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時候聽過一個著名的傳說,久久不能忘懷。講的是春秋時期在越國有兩個女子,一個長得很美,名叫西施,一個長得很醜, 名叫東施。東施非常羨慕西施的美麗,就時時模仿西施的舉動。西施出有心口疼的毛病。有天,她的病又犯了,只見她手捂胸口,雙眉皺起,流露出一種嬌媚柔弱的女性美。當她從鄉間走過的時候,鄉里人無不睜大眼睛注視。西施走到哪裏,哪裏就有很多人向她行“注目禮"。沒有人不驚歎她的美貌。東施見,以爲西施這樣就是美,於是也學着她的樣子在大街上走來走去,可是街上行人見了她捂胸皺眉的樣子,嚇得東躲西藏,不敢去看她。後來人們就用“東施效掣”來比喻不知道他人的好處和自身缺點,胡亂模仿,弄得個啼笑皆非。
近年來,股市變化巨大,常聽許多新人市的朋友談論世界首富、一代股神巴菲特,他的長線投資理念確已受到世人高度評價。然而,投資者,尤其是剛涉足股海的朋友要想學習巴菲特,我倒有句心裏話很想說出來一不要盲目模仿,小心落入東施效顰的陷阱。
首先,作爲長線投資理念,巴菲特非常注重兩個方面: 一個是上市公司的基本面,另一個就是精心選擇介入這些公司的最佳時機。用巴菲特的話來講就是要在“合適的時機買入合適的股票”,那麼怎樣纔算合適的時機呢?巴菲特有着他獨特的見解,他講“我們要努力尋找價格低於內在價值的股票”。例如,巴菲特在2003年至2000年間,在香港證券市場選擇了中石油,當時他就一直耐心等待最佳的買入時機,他介入中石油的時候,正是我國股票市場進人熊市的最後殺跌階段,滬市指數從1300點向998點殺去,當時的市場氣氛非常恐慌,悲觀情緒瀰漫整個中國證券市場,而巴菲特採取了一種越跌越買的投資策略,根本不理會市場的恐慌氣氛,巴菲特在中石油股票身上從1.50元一路向下買入,直到1.10元,全部建倉完畢。從第一張單1.50元算起,到1.10元時其下跌幅度也有26%。但是,此時的巴菲特已經清醒地認識到1. 50元以下的中石油已經具備了他認爲的“ 價格低於內在價值的股票”。因此,從巴菲特的操作來看,他是不怕下跌的,所以巴菲特纔會採取越跌越買的投資策略。而當中石油上升到15元附近時,巴菲特卻全部拋出,獲利10倍,他的“ 別人恐懼我貪婪,別人貪婪我恐懼”,在此得到了充分的詮釋。反觀,我們有不少的投資者卻在牛市進入中後期的時候才瘋狂湧入,並美其名“長線投資”。誰知,一輪下跌滬市指數從6124點狂跌到1664點,把所有的“長線投資者”全部套牢。在學習巴非特的長線投資理念時,在這一點上,不少投資者是形似神不似,買入時機、買入價位都未能掌握到好火候。
其次,巴菲特有着普通投資者無可比擬的社交優勢。例如,當中央電視臺採訪巴菲特的時候,問他,爲什麼要買入中石油,巴菲特說,非常感謝中石油的董事長每個季度都向他彙報中石油的最新情況。巴菲特可以與中石油的董事長直接對話,並且巴菲特到中石油參觀,還得到了中石油董事長的親自接見。而我們絕大多數普通投資者是很難獲得這種禮遇的。可以這樣說,許多投資者對於上市公司的深入瞭解,很難做到像巴菲特那樣心中有數,因此,巴菲特與普通投資者的持股信心就不可能一樣。在此,巴菲特明顯比普通投資者更具擁有信息的優勢。
最後,巴菲特在買入之前就已經做好了全盤的預算計劃,他準備充足的資金,作爲一個上市公司的項目進行投資,據說他準備的資金足可以將整個流通盤全部買去。例如,他在國際市場上買入白銀時,全世界白銀流通籌碼被他買了80%,又如可口可樂,他也佔有了80%多的流通籌碼,在市場上只有10% ~20%的流通。這些證券品種只要巴菲特不拋出,下跌空間就非常有限。對於普通的投資者是很難有巴菲特這一優勢的。 對於長線投資而言,巴菲特買入的股票在大熊市中可以不跌,或跌幅甚少,當行情進人反彈的時候,巴菲特的股票就可以再創新高,而投資者買入的股票就可以跌個死去活來,如最近的中國平安(601318)從149元跌到19. 90元,雲南銅業(000878) 從98元跌到6.81元,中國船舶(600150) 從300元跌到3058元,廣船國際(600685) 從102元跌到9. 68元等等,這些曾一度被喻爲績優大藍籌股,在2008年的下跌中,跌幅都非常巨大。對於長線投資者而言,這樣大的跌幅對投資者心理的打擊是可想而知了!在這一點上,普通投資者根本無法與巴菲特相比。
因此,我們在學習巴菲特的時候,必須清醒地認識到巴菲特的優勢同我們的劣勢。如果不明白這一點,投資者只是簡單地模仿巴菲特的長線投資,最終極有可能落得像東施那樣愚而悲的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