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是激勵費?
激勵費是基金經理根據基金在特定時期內的表現收取的費用。該費用通常與基準進行比較。例如,如果基金經理的基金在一年內的表現優於標準普爾 500指數,則其可能獲得激勵費,並且隨着優異表現水平的提高,激勵費可能會增加。
重點:
- 如果基金在一定時期內表現良好,基金經理可能會獲得獎勵費。
- 費用金額可以基於淨實現收益、淨未實現收益或產生的淨收入。
- 對沖基金通常收取 20% 的激勵費。
- 批評者認爲這些費用鼓勵管理者承擔巨大風險來提高回報。
瞭解激勵費用
激勵費,又稱績效費,通常與經理的薪酬和績效水平(更具體地說,是財務回報水平)掛鉤。此類費用的計算方式多種多樣。例如,在單獨的賬戶中,費用可以與淨已實現和未實現收益的變化或產生的淨收入掛鉤。
在對沖基金中,激勵費更爲常見,該費用通常根據基金或賬戶淨資產價值(NAV) 的增長來計算。20% 的激勵費對沖基金來說是理所當然的。
儘管這種情況很少見,但有些基金採用“減震器”結構,即基金經理因業績下滑而先於投資者受到處罰。
在美國,註冊投資顧問(RIA) 使用激勵費受 1940 年《投資顧問法》的約束,只有在特殊條件下才可以收取。尋求使用美國養老基金作爲激勵費的管理者必須遵守《僱員退休收入保障法》(ERISA)。
獎勵費用示例
投資者在對沖基金中持有 1000 萬美元的頭寸,一年後,資產淨值增長了 10%(即 100 萬美元),使該頭寸價值達到 1100 萬美元。經理將獲得 100 萬美元變化的 20%,即 20 萬美元。這筆費用將資產淨值降至 1080 萬美元,相當於 8% 的回報,不包括任何其他費用。
基金在特定時期內的最高價值被稱爲高水位線。一般來說,如果基金跌至該高水位線以下,則無需支付激勵費。經理往往只在超過高水位線時才收取費用。
門檻是指基金必須達到的預定回報水平才能獲得激勵費。門檻可以採用指數或具有預定百分比的集合的形式。例如,如果 10% 的資產淨值增長受到 3% 的門檻限制,則僅對 7% 的差額收取激勵費。近年來,對沖基金非常受歡迎,與大衰退後的幾年相比,現在採用門檻的基金更少了。
激勵費用的特別考慮
沃倫·巴菲特 (Warren Buffett) 等人對激勵費提出了批評,他們認爲激勵費的扭曲結構(即基金經理分享基金的利潤但不分享基金的損失)只會鼓勵基金經理承擔過大的風險來提高收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