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每股收益反映上市公司每股創造的稅後利潤的大小。該指標越高,表明創造的利潤越多,獲利能力越強。攤薄每股收益是反映企業在財報期末每1股所產生的稅後收益,也就是股東每1股所獲得的利益;在財報期間裏,如果股本和資產發生了變化,基本每股收益反映了變化前和變化後的每股平均收益情況。稀釋每股收益用更加保守的計算方法,將潛在的利益分配考慮在內。儘量排除“水分”,謹慎地反映企業的每股收益情況。
2.通過對每股收益的歷史走勢分析,可以衡量企業的盈利能力及成長性。該指標如果大起大落,說明企業的盈利能力波動性較大,未來存在的不確定性因素較多。這種情況下,對於新興產業,如果每股盈利總體趨勢向上,可以說是前進中的曲折,該公司可以認爲有較好的發展;如果總體趨勢是向下,那麼即使是新興產業,該公司的未來也值得懷疑。有較好的盈利能力和成長性的公司,其每股收益的表現應該相對平穩且趨勢向上。
3.每股收益可以反映企業在行業中的地位。雖然單次每股收益無法判斷企業的真實情況,如果在行業裏進行縱向的歷史比較,投資者就可以從中發現那些有較高每股收益和收益較穩定的公司,這類公司往往就是該行業裏的龍頭公司。
4.每股收益是跨行業分析的通用指標,不同行業之間也可以對比公司的盈利能力。每股收益考慮的是企業的最終淨利潤和股本數之間的關係,至於企業是哪行哪業並不重要,該指標只關注最終結果,就是企業爲股東每1股投資創造了多少收益。
5.由於投資者較容易注意到每股收益這個數據,各種媒體也容易拿每股收益說事,因此該項指標對股價的影響較大。在公司財報發佈前,對每股收益的預測影響着很多投資人的情緒,因此造成股價波動。投資人需要關注該項指標的變動情況,並結合淨資產收益率及每股股利、營業利潤率等指標,一起分析企業的真實盈利情況,這樣就可以較正確地判斷股票的投資價低。
6.對每股收益三種不同方式的比較,可以評估企業管理層對股東和潛在投資者的責任心,也可以讓投資者分辨出某些上市公司利用虛假的每股收益指標的欺騙行爲。
對於這一點,投資者需要了解每股收益氣種不同表達方式的意義,從而避免受到每股收益數字的欺騙,造成不必要的投資損失。
在A股市場,經常有公司進行增發和回購,這本是股市融資的正常情況,但是有的公司卻利用增發與回購來牟取額外收益,這種行爲是對投資者的欺騙。下面以一個發生在A股市場中的實際案例來說明。
某公司曾經以3.50元/股的價格回購2000萬股普通股,其目的就是促使可轉債儘快轉股。該公司的可轉債轉股價爲3.32元,只要連續5天股價低於轉股價的95%,即可向下修正轉股價,且修正次數不受限制,唯一的底線是轉股價不低於淨資產。幾經修正下來轉股價居然只有3.32元,可轉股7143萬股,足足多出了4170萬股。另外,該公司之前還以4.29元/股的價格增發了9883萬股,募集資金4億元。該公司以4.29元/股增發,又以3.50元/股回購。其中每股獲利22.5%。從該公司的增發和回購以及可轉債的轉股事件和時間上看,該公司計算得非常精確,佈局也花了不少心思,其結果是給普通投資者造成非常大的損失。
投資者可以通過計算稀釋每股收益與賬面公佈的市盈率對比。該公司回購減資2000萬股後,可使每股收益從0.18元提高到0.20元,這樣企業的表面業績很輕鬆地提高了11%,製造出“盈利提升”的假象。
一般投資者如果不注意這些過程,不明白所謂每股收益提高的原因,就會被誤導,再加上媒體、股評炒作,很容易墜入陷阱。
該公司如果轉股成功,股本將增加6000多萬股,每股收益減至0.14元,稀釋了原來的每股收益,這樣又會造成股價大幅下跌50%以上,投資者最後蒙受巨大損失。
上市公司管理層自己採取這種“高拋低吸”、“偷樑換柱”的手法圈錢的並不止一家,可以說屢見不鮮。也屢試不爽。當然,A股中也不乏通過股市融資拓寬業務,爲未來打開發展空間的公司,這樣的公司還是值得投資的。如何鑑別這些公司融資的目的,投資者可以通過每股收益三種表達形式的真實意義,在遇到這些複雜的資本運作情況時認真分析。
投資者不要只看每股收益表面的數字,還要看這個數字是怎麼計算出來的,公司有沒有在期間增發新股,是否存在潛在的可轉換普通股的可轉換債券、股份期權、認股權證等潛在普通股。
如果存在,要將這些因素考慮在內,利用以上三種計算方式計算出來,進行對比,儘量計算出較真實地反映公司盈利能力的每股收益指標。
再結合公司的一系列行爲、發展方向及項汁晴況進行分析研究,這樣在投資時就會心裏有底,不至於上當受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