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票回購是指發行股票的公司回購股票。當發行公司向股東支付每股市場價值並重新吸收之前分配給公共和私人投資者的那部分所有權時,就會發生回購。
通過股票回購,公司可以在公開市場上或直接從股東手中購買股票。近幾十年來,股票回購已超過股息,成爲向股東返還現金的首選方式。儘管規模較小的公司可能會選擇進行回購,但由於涉及成本,藍籌公司更有可能這樣做。
要點
- 公司出於各種原因進行回購,包括公司合併、股權價值增加以及看起來更具財務吸引力。
- 回購的缺點是它們通常是通過債務融資的,這可能會導致現金流緊張。
- 股票回購可以對整體經濟產生輕微的積極影響。
回購的原因
由於公司通過出售普通股和優先股籌集股本,因此企業選擇返還這筆資金似乎有悖常理。然而,回購股票對公司有利的原因有很多,包括股權整合、估值低估和提高關鍵財務比率。
未使用的現金成本高昂
每股普通股代表發行公司所有權的一小部分股份,包括對公司政策和財務決策的投票權。如果一家企業有一位管理所有者和一百萬位股東,那麼它實際上有 1,000,001 位所有者。公司發行股票是爲了籌集股本,爲擴張提供資金,但如果看不到潛在的增長機會,持有所有未使用的股本資金就意味着無緣無故地分享所有權。
例如,那些已經擴張到主導其行業的企業可能會發現幾乎沒有什麼增長空間。由於可供發展的空間所剩無幾,在資產負債表上持有大量股權資本更多的是一種負擔,而不是一種祝福。
股東要求以股息的形式獲得投資回報,股息是股本成本,因此企業實質上是在爲獲取未使用資金的特權付出代價。回購部分或全部流通股是償還投資者和降低總體資本成本的簡單方法。因此,華特迪士尼 (DIS) 早在 2016 年就通過回購 7380 萬股,總價值達 75 億美元,減少了市場上的流通股數量。
維持股價
股東通常希望公司不斷增加股息。公司高管的目標之一就是股東財富最大化。然而,如果經濟陷入衰退,公司高管必須在安撫股東和保持靈活性之間取得平衡。
美國銀行 (BAC) 是大衰退期間受創最嚴重的銀行之一。此後,該銀行恢復得很好,但要恢復昔日的輝煌,仍有一些工作要做。然而,截至 2017 年底,美國銀行在過去 12 個月內回購了近 3 億股股票。 雖然股息同期有所增加,但該銀行的執行管理層一直分配更多現金用於分享股票回購而不是股息。
爲什麼回購比股息更受青睞?如果經濟放緩或陷入衰退,銀行可能被迫削減股息以保留現金。結果無疑將導致股票遭到拋售。然而,如果該銀行決定回購更少的股票,實現與削減股息相同的資本保全,那麼股價可能會受到較小的打擊。承諾穩定增加股息支付肯定會推動公司股價走高,但股息策略對公司來說可能是一把雙刃劍。在經濟衰退的情況下,股票回購比股息更容易減少,對股價的負面影響要小得多。
股票被低估
企業回購的另一個主要動機是:他們真心覺得自己的股票被低估了。估值低估的原因有很多,通常是由於投資者無法超越企業的短期表現、聳人聽聞的新聞或普遍的看跌情緒。 2010年和2011年,美國經濟剛剛從大衰退中復甦,股票回購浪潮席捲美國。許多公司開始對未來幾年做出樂觀預測,但公司股價仍然反映出困擾經濟低迷的情況他們在幾年前。這些公司通過回購股票進行自我投資,希望在股價最終開始反映新的、改善的經濟現實時進行資本化。
如果股票被嚴重低估,發行公司可以按降低的價格回購部分股票,然後在市場調整後重新發行,從而增加股本,而無需發行任何額外的股票。儘管在價格保持低位的情況下這可能是一個冒險的舉動,但這種做法可以使仍然長期需要資本融資的企業增加股本,而不會進一步稀釋公司所有權。
例如,假設一家公司以每股 25 美元的價格發行 100,000 股,籌集 250 萬美元的股本。一則質疑公司領導道德的不合時宜的新聞導致驚慌失措的股東開始拋售股票,導致股價跌至每股 15 美元。該公司決定以每股 15 美元的價格回購 50,000 股股票,總支出爲 750,000 美元,然後等待狂熱結束。該業務保持盈利,並在下個季度推出了令人興奮的新產品線,推動股價超過最初的發行價,達到每股 35 美元。重獲人氣後,該公司以新市價重新發行5萬股,總資金流入175萬美元。由於股票估值短暫被低估,該公司能夠將 250 萬美元的股本變成 350 萬美元,而無需通過發行額外股票進一步稀釋所有權。
這是財務報表的快速修復
回購股票也是讓企業對投資者更具吸引力的簡單方法。通過減少流通股數量,公司的每股收益(EPS)比率會自動增加——因爲它的年收益現在除以較少數量的流通股。例如,一家擁有 100,000 股流通股、年收入爲 1000 萬美元的公司,每股收益爲 100 美元。如果它回購其中 10,000 股,將其流通股總數減少到 90,000 股,其每股收益將增加到 111.11 美元,而收益沒有任何實際增加。
此外,短期投資者通常希望通過投資一家公司並計劃回購來賺快錢。投資者的迅速湧入人爲地抬高了股票的估值並提高了公司的市盈率(P/E)。股本回報率(ROE)是另一個自動提升的重要財務指標。
對回購的一種解釋是,公司財務狀況良好,不再需要多餘的股權融資。市場也可以看出,管理層對公司有足夠的信心對其進行再投資。人們普遍認爲,股票回購的風險低於投資新技術研發或收購競爭對手的風險;只要公司持續發展,這就是一項有利可圖的行動。投資者通常將股票回購視爲未來升值的積極信號。因此,股票回購可能會導致投資者蜂擁購買股票。
回購的缺點
如果公司必須借錢回購股票,股票回購就會影響公司的信用評級。許多公司爲股票回購提供資金,因爲貸款利息可以免稅。然而,債務義務會耗盡現金儲備,而當經濟風向對公司不利時,現金儲備往往是需要的。因此,信用報告機構對此類融資股票回購持負面看法:他們不認爲提高每股收益或利用價值被低估的股票作爲承擔債務的良好理由。這種策略通常會導致信用評級下調。
對經濟的影響
儘管存在上述情況,回購可能有利於公司的經濟效益。整體經濟情況如何?股票回購可以對整體經濟產生輕微的積極影響。它們往往會對金融經濟產生更直接和積極的影響,因爲它們會導致股價上漲。但在很多方面,金融經濟可以促進實體經濟的發展,反之亦然。研究表明,股市上漲對消費者信心、消費和大額採購有改善作用,這種現象被稱爲“財富效應”。
金融經濟的改善影響實體經濟的另一種方式是降低企業的借貸成本。反過來,這些公司更有可能擴大業務或在研發上投入資金。這些活動導致了就業和收入的增加。對於個人而言,家庭資產負債表的改善增加了他們借錢買房或創業的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