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是資本外逃?
資本外逃是由於政治或經濟不穩定、貨幣貶值或實施資本管制等事件而從一個國家大規模流出金融資產和資本。資本外逃可能是合法的,例如外國投資者將資本匯回本國,也可能是非法的,這種情況發生在資本管制限制資產轉移出境的經濟體中。資本外逃會給較貧窮的國家帶來沉重的負擔,因爲缺乏資本會阻礙經濟增長並可能導致生活水平下降。矛盾的是,最開放的經濟體最不容易受到資本外逃的影響,因爲透明度和開放性提高了投資者對這些經濟體長期前景的信心。
瞭解資本外逃
“資本外逃”一詞包含多種情況。它可以指資本從一個國家、整個地區或具有相似基本面的一組國家的資本外流。它可以由特定國家的事件觸發,也可以由導致投資者偏好大規模轉變的宏觀經濟發展觸發。它也可以是短暫的或持續數十年。
貨幣貶值通常是大規模合法資本外逃的觸發因素,因爲外國投資者在資產貶值前逃離這些國家。這種現象在 1997 年的亞洲危機中很明顯,儘管外國投資者在其貨幣穩定和經濟恢復增長後不久就返回了這些國家。
由於資本外逃的幽靈,大多數國家更喜歡外國直接投資(FDI)而不是外國證券投資(FPI)。畢竟,外國直接投資涉及對一個國家的工廠和企業的長期投資,而且很難在短時間內清算。另一方面,證券投資可以在幾分鐘內被清算,收益可以在幾分鐘內匯回,導致這種資金來源經常被視爲“熱錢”。
擔心政府政策會拖累經濟的居民投資者也可能引發資本外逃。例如,如果民粹主義領導人在保護主義方面陳詞濫調,或者當地貨幣有突然貶值的危險,他們可能會開始投資外國市場。與前一種情況不同,在這種情況下,外國資本在經濟再次開放時會重新返回,這種類型的外逃可能導致資本長期滯留在國外。 2015 年之後,人民幣在政府貶值時出現數次外流。
在低利率環境下,“套利交易”——包括借入低利率貨幣並投資於潛在的高回報資產,如新興市場股票和垃圾債券——也可能引發資本外逃。如果利率看起來可能會走高,就會發生這種情況,這會導致投機者大規模拋售新興市場和其他投機資產,正如 2013 年春末所見。
在市場波動期間,資本外逃和質量外逃這兩個詞互換使用的情況並不少見。儘管資本外逃可能最能代表資本的徹底撤出,但逃往優質資產通常意味着投資者從收益率更高的風險資產轉向更安全、風險更低的替代品。
重點摘要
- 資本外逃是由於負面貨幣政策(例如貨幣貶值)或將低利率貨幣換成高回報資產的套利交易,導致資本從一個國家流出。
- 政府採取各種策略,從提高利率到簽署稅收協定,以應對資本外逃。
政府如何應對資本外逃
資本外逃的影響可能因政府對外國資本的依賴程度和類型而異。 1997 年的亞洲危機是資本外逃造成的更嚴重影響的一個例子。在危機期間,亞洲四小龍的貨幣迅速貶值引發了資本外逃,這反過來又導致了全球股價暴跌的多米諾骨牌效應。
根據一些報道,由於危機,國際股票下跌了 60%。國際貨幣基金組織進行了干預,並向受影響的經濟體提供了過渡性貸款。爲了提振經濟,這些國家還購買了美國國債。與亞洲金融危機相比,據稱 2015 年人民幣貶值導致資本外流的影響相對溫和,據報道上海股市僅下跌 8%。
政府採用多種策略來應對資本外逃的後果。例如,他們實施資本管制,限制其貨幣在國外的流動。但這可能並不總是最佳解決方案,因爲它可能會進一步抑制經濟並導致對事態的更大恐慌。除此之外,比特幣等超國家技術創新的發展可能有助於規避此類控制。
政府的另一種常用策略是與其他司法管轄區簽署稅收協定。資本外逃是一個有吸引力的選擇的主要原因之一是因爲轉移資金不會導致稅收處罰。通過使跨境轉移大筆現金變得昂貴,各國可以剝奪從此類交易中獲得的一些好處。
政府還提高利率以使當地貨幣對投資者具有吸引力。總體影響是貨幣估值增加。但利率上升也使進口變得昂貴,並推高了整體經商成本。更高利率的另一個連鎖反應是更多的通貨膨脹。
非法資本外逃的例子
非法資本外逃通常發生在對資本和貨幣進行嚴格控制的國家。例如,由於嚴格的貨幣管制,印度的資本外逃在 1970 年代和 1980 年代達到了數十億美元。該國在 1990 年代實現了經濟自由化,隨着外國資本湧入復甦的經濟,扭轉了這種資本外逃。
資本外逃也可能發生在受政治動盪或經濟問題困擾的小國。例如,由於高通脹率和本幣貶值,阿根廷多年來一直在經歷資本外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