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雷恩韋伯(2007)的記載,紐約證券交易所(NYSE)引入的訂單轉送及成交回報系統(DOT)是第一個電子執行系統。由於只有場內特定經紀商們可以使用這一系統,因此,這個系統的引入只給紐約證券交易所的內部運作帶來了便利。
1983年推出的納斯達克計算機協助交易系統只對做市商開放,1984年,細盤撮合系統(small-order execution system)也隨之推出。
儘管基於計算機的交易所和交易網絡自20世紀80年代中期就已出現,但系統化交易( systematic trading)直到20世紀90年代纔開始受到關注。據歌德哈特和O' Hara (1997)介紹,交易模式系統化的推遲主要是由於使用計算機的成本昂貴及當時交易所電子指令的通量過低造成的。舉個例子,納斯達克自1985年引入電子執行系統,系統只接受每次買賣小於1 000股的小額交易指令。其他的交易所,比如美國證券交易所(AMEX)和紐約證券交易所發展出一種電子和交易大廳相結合的複合市場,它們並沒有完全的利用電子交易所其有的能力。
當金融機構接納新技術之後,它們對新技術的應用往往會增加其對自動化交易的需求。也就是說,對沖基金中系統交易基金比例的激增和交易技術的重要發展是密不可分的。系統交易基金數見在20世紀90年代早期出現了顯著上揚。
巧合的是,1992年,芝加哥商業交易所(CME)啓動了其第一個電子交易平臺:Globexa最初,Globe、只交易流動性最好的貨幣對(currency pairs)期貨:德國馬克和日元。隨後,電子交易擴展到英鎊、瑞士法郎、澳元和加元等CME期貨品種上。1993年,CME股票期貨開始使用系統化交易。到2002年10月,CME電子交易的交易最達到11均120張合約,交易技術的革新和廣泛應用促使期貨系統交易產生了爆炸式增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