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基準分析(benchmarked analysis)中,實際執行頭寸的美元價值要和在特定價格執行頭寸的美元價值進行對比。基準常常分爲以下三類:
交易前
交易後
交易中
當交易開始時,交易前基準就是已知的了,交易前基準常常是交易時段起始時的市場價格,對於較低的交易頻率而言就是每日開盤價。交易前基準還可以是交易決策價格,即交易策略決定執行交易時的價格。以交易決策價格爲基準常常稱爲“實施陷阱”,本章將在稍後對這個概念進行詳細討論。
交易後基準可以是交易完成之後任意出現的價格。日內某交易時段結束之時的市場價格可以當做交易後基準,每口收盤價也可以擔當此任。Perold(1988)指出,如果交易系統下達的指令是正確的(例如,買入證券之後,證券價格在交易時段的剩餘時間內上漲)那麼將執行價格與交易時段的收盤價對比會讓執行效果顯得非常的優異,但是這卻是不合理的。
交易中基準包括很多種加權平均價格。最爲常用的基準是交易量加權平均價格(volume-weighted average price, VWAP)和時間加權平均價格(timeweighted average price, VWAP),其他的基準還包括給定交易時段開盤價、最高價、最低價和收盤價(OHI,C)的平均值等,這些數值是用來代表某時段內價格運動幅度並度量算法利用價格波動的能力的。
VWAP常被認爲是所考慮時段內(1分鐘、1小時、1天,等等)市場價格很好的指示指標。能夠戰勝VWAP的交易執行策略一般都在最小化市場衝擊方面表現不俗,以VWAP爲基礎的表現度量方法反映的也是策略在降低交易成木方面的成效。不過,以VWAP爲基礎的表現度量標準也只考慮了市場成本,對於風險等其他指標則沒有涉及。
TWAP基準度量的是執行算法進行市場擇時方面的能力。TWAP基準價格計算的是將指令拆成等規模的小片,並且在指定交易時段內以等時間間隔每次交易一片所獲得的價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