彼得·林奇曾講過一些投資者,說他們在購買衛生紙、洗衣粉和燈泡時,反覆比較產品的性能、廠家和價格,而在尋找明星股時,卻異常的馬虎,往往聽信傳媒的推薦,甚至道聽途說便匆忙人市,其結果往往使人大失所望。人們常說炒股“人慢出快”,我們主張在尋找明星股時更要“貨比三家”。怎樣做到“貨比三家”呢?
相似市場看行業
這裏所說的“相似市場”,不僅是指牛市熊市這些大市,也是指股市運行到什麼階段,更包含發動某次市場行情的“動因”、表式和內容。“看行業”即是看一波行情的熱門板塊、領漲板塊。作爲投資者,就要在股市中眼觀六路,耳聽八方,看到一波行情新起或將起,就要及時抓住這些領頭的行業,積極參與,踏好節拍,選擇好那些熱門板塊的個股,纔有望獲得豐厚的回報。
相似行業看真假
社會上假貨很多,也反映到股市中來。1997年時,股票市場曾興起過“科技股”,某些質差、虧損的企業,以爲把自己上市的股票冠以“xx科技”,股價就會上去。其實,其科技成分極少,股價亦未因此大幅上升。進入2000年“網絡年”就不同了,一段時間幾乎天天有“觸網”公告,至2000年4月26日,深滬兩市已有約200家“網絡股”,在莊家刻意拉提下,個股因“觸網”而大幅就升。魚目混珠,其實真正的網絡股有多少?有人說真正的網絡股只有“綜藝股份”一家。便是這一家,也因發行上市過程中弄虛作假,受到中國證券監督管理委員會的行政處罰。
科技股、網絡股有真假,“觸網”的程度也多少有區分,在當今劇烈競爭的市場中,網絡股肯定進行兩極分化,這需要我們很好地甄別。據專家介紹,目前在中國,有線網、網絡設備和網絡軟件、ISP、ISP和EC(電子商務)這些“觸網”公司中,能賺錢的和具有良好發展前景的只有“有線網”,其餘都不同程度地面臨着困境,業績難望近年內有大幅提升,加上市場競爭激烈,這些公司將嚴重分化,甚至將被淘汰出局。
同行業中看業績
同爲一個行業,由於規模、人才、技術、管理等水平不同,而導致業績千差萬別。有了業績支撐,主力纔有底氣敢衝敢拉。
相近業績看盤子
在相同行業、相近業績的上市公司中,進一步比較它們的總股本,尤其是流通盤的大小,在目前增量資金來源仍不豐富的情況下,有十分現實的意義。試想,對於有好幾億流通盤的股票,沒有大資金、大機構是炒不動的,而對於只有幾千萬流通股,特別是三五千萬以下的股票、“微型股”,對比那些相近業績的大盤股,往往有驚人的升幅。即因盤子小,不需要動用較大的資金便容易炒動。同時,由於流通盤小,當業績好時,存在較多的送配題材,具有較大的想象空間,使股價大幅飆升。因此,相近業績看盤子,甚或只抓住流通盤小這一條,在當前選股中也十分重要。
相似盤子看價格
炒股除了題材之外,就要着重看價格。一隻股票,價格已升得很高,其上升空間在類比的情況下比較小,風險相對增大,而價格比較低的個股,尤其處於底部區域的個股,上升空間比較大,風險也相對小一些。行業相似,業績相近,流通盤差不多,不考慮題材因素,首選價格低的股票。而題材,一是看有無問題,二是看是否去發掘問題。在當前這個以投機爲主的市場裏。所謂題材,往往是莊家編造出來的。
相近價格看莊家
從某個角度講,每一隻股票都有莊家,只是莊家有大小、強弱之分,炒作的手法有兇狠和平穩之別,反映在股票上便有強莊股與弱莊股。選股當然選強莊股,尤其在相近價格下,選取強莊,選取穩健的莊家,不僅容易賺錢,賺得多,也賺得放心。
以上各點,近乎層層剝筍,但只有一個思路,即選股要十分慎重多方比較,才能選上好股,立於不敗之地。具體操作時,當然要分清主次,按照不同情況,各有所側重,不搞一刀切,不搞形式主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