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是邊際效用?
邊際效用是指消費者因多購買一單位商品或服務而獲得的額外滿足感。經濟學家使用邊際效用的概念來確定消費者願意購買多少商品。
當額外物品的消費增加了總效用時,就會產生正邊際效用。另一方面,當多消費一個單位會降低總效用時,就會產生負邊際效用。
要點
- 邊際效用是消費者獲得一單位商品或服務所帶來的額外滿足感。
- 經濟學家使用邊際效用的概念來確定消費者願意購買多少商品。
- 邊際效用遞減規律經常被用來證明累進稅的合理性。
- 邊際效用可以是正數、零數或負數。
理解邊際效用
經濟學家使用邊際效用的概念來衡量滿意度水平如何影響消費者決策。經濟學家還發現了一個稱爲邊際效用遞減定律的概念。它描述了商品或服務的第一個消費單位比後續單位具有更高的效用。
儘管邊際效用隨着消費而減少,但它可能會或永遠不會達到零,這取決於所消費的商品。
邊際效用有助於解釋消費者如何做出選擇,以從有限的預算中獲得最大收益。一般來說,只要邊際效用大於邊際成本,人們就會繼續消費更多的商品。在有效市場中,價格等於邊際成本。這就是爲什麼人們會不斷購買更多商品,直到消費的邊際效用下降到商品價格。
邊際效用的類型
邊際效用有多種類型。其中最常見的三種如下:
正邊際效用
當擁有更多物品能帶來更多快樂時,就會產生正邊際效用。假設你喜歡喫一塊蛋糕,但第二塊會給你帶來更多快樂。那麼,你喫蛋糕的邊際效用就是正的。
零邊際效用
零邊際效用是指消費更多物品不會帶來額外的滿足感。例如,喫兩片蛋糕後你可能會感覺相當飽,而喫第三片後感覺並不會好轉。在這種情況下,喫蛋糕的邊際效用爲零。
負邊際效用
負邊際效用是指你擁有過多的物品,因此消費更多實際上有害。例如,在喫了三塊蛋糕之後,第四塊蛋糕甚至可能會讓你生病。
邊際效用的歷史
邊際效用的概念是由經濟學家提出的,他們試圖解釋價格的經濟現實,他們認爲價格是由產品的效用驅動的。18 世紀,經濟學家亞當·斯密討論了所謂的“水和鑽石的悖論”。這個悖論指出,儘管水對人類生命至關重要,但水的價值遠低於鑽石。
這種差異引起了全世界經濟學家和哲學家的興趣。19 世紀 70 年代,三位經濟學家——威廉·斯坦利·傑文斯、卡爾·門格爾和萊昂·瓦爾拉斯——各自得出結論,邊際效用是水和鑽石悖論的答案。傑文斯在他的《政治經濟學理論》一書中解釋說,經濟決策是基於“最終”(邊際)效用而不是總效用做出的。
邊際效用的例子
大衛有四加侖牛奶,然後決定再買一加侖。與此同時,凱文有六加侖牛奶,同樣選擇再買一加侖。大衛受益於幾天內不用再去商店,所以他的邊際效用仍然爲正。另一方面,凱文可能購買了比他合理消費量更多的牛奶,這意味着他的邊際效用可能爲零。
從這個場景中可以得出一個主要結論:購買越來越多產品的買家的邊際效用會逐漸下降。最終,在許多情況下,消費者不再需要該產品。此時,下一單位產品的邊際效用等於零,消費結束。
邊際效用與總效用
邊際效用衡量的是消費一個額外單位所帶來的滿足感變化。而總效用則衡量的是消費所有單位的商品或服務所帶來的總滿足感。邊際效用影響總效用。正邊際效用會導致總效用增加,而負邊際效用會降低總效用。
例如,如果你參加了五次私人教練的訓練,你可能會從第一次訓練的新鮮感和興奮感中獲得最高的滿足感。隨着每次訓練的增加,邊際效用會降低,因爲你的興奮感會降低,而且需要做更多的艱苦工作。但每次訓練的邊際效用都是正的,所以你的總效用仍然在增加。
如何計算邊際效用
你可以通過將總效用 (TU) 的變化除以單位數 (Q) 的變化來計算邊際效用:
總效用的變化量爲當前總效用減去前期總效用(TU2-TU1))。單位數的變化量爲當前單位數減去前期單位數(Q2-Q1)。
邊際效用的應用
邊際效用被政府、企業和消費者用來做出各種經濟決策。
消費者
消費者會尋找邊際效用更高的產品。由於每多購買一個單位,他們的滿意度就會保持較高水平,因此他們更有可能購買更多產品。他們也更有可能從同一家公司購買類似產品,期望這些產品具有同樣高的邊際效用水平。
更高的邊際效用通常可以提高客戶滿意度,因爲消費者會覺得物有所值。隨着時間的推移,這可以培養品牌忠誠度以及口口相傳的推薦。
企業
隨着時間的推移,以及首次使用後,提供更高滿意度的產品會提供更高的邊際效用。這使其對客戶更有價值,因此可以定價更高以獲得更大的利潤。這也可以作爲企業創造更好產品和提高客戶滿意度的指南,方法是專注於提供更高邊際效用的產品。
邊際效用還可以指導企業決定創新或升級哪些產品。已經具有高邊際效用的產品或服務在改進後會變得更有價值,從而使企業能夠隨着時間的推移或推出新車型時繼續提高價格。例如,如果汽車製造商的 SUV 已經是暢銷車型,他們就可以創建具有附加功能或升級的裝飾級別。由於原版已經很受歡迎,邊際效用很高,因此客戶更有可能爲更高級的版本支付更高的價格。
政府
邊際效用遞減定律通常用於證明累進稅的合理性。其理念是,對於收入較高的人而言,較高的稅收會減少效用的損失。在這種情況下,每個人從金錢中獲得的邊際效用遞減。假設政府必須從每個人那裏籌集 10,000 美元來支付其開支。如果稅前平均收入爲 60,000 美元,那麼普通人稅後將賺取 50,000 美元,並擁有合理的生活水平。
然而,要求年收入只有 1 萬美元的人把所有收入都交給政府是不公平的,而且需要做出更大的犧牲。這就是爲什麼要求每個人繳納相同數額的人頭稅往往不受歡迎的原因。
此外,沒有個人免稅的統一稅率,要求每個人都繳納相同比例的稅,會因爲邊際效用而對收入較低的人產生更大的影響。年收入 15,000 美元的人將繳納 33% 的稅,從而陷入貧困,而年收入 60,000 美元的人仍將擁有大約 40,000 美元。
邊際效用的公式是什麼?
邊際效用的公式是總效用變化量(ΔTU)除以單位數變化量(ΔQ):MU = ΔTU/ΔQ。
邊際效用遞減規律是什麼?
邊際效用遞減定律是經濟學的一條定律,它指出,隨着消費的增加,你從每個單位中獲得的滿足感會減少。這就是爲什麼消費者願意爲購買的第一個單位支付最高價格,但過了一定程度後,他們往往不會在價格下降的情況下購買更多單位。
什麼是邊際成本?
邊際成本是生產或製造一個額外單位產品所產生的生產成本變化。你可以用生產成本變化除以產量變化來計算邊際成本。如果每單位價格高於邊際成本,企業就能盈利。追蹤邊際成本可以讓企業實現規模經濟。
綜述
邊際效用是指消費者多購買一單位商品或服務所獲得的額外滿足感。這個數值可以是正數、負數或零。當邊際效用等於零或變爲負數時,消費者將停止購買,因爲他們所購買商品的價值已停止增加。
作爲一個經濟概念,企業可以利用邊際效用來了解客戶行爲、爲商品和服務定價以及決定對哪些產品進行創新或升級。
邊際效用在經濟學中也用於證明累進稅的合理性。根據邊際效用,每增加一美元對收入較低的人更有價值,因爲他們的總收入較少。對於收入較高的人,每增加一美元收入的邊際效用較低。這就是所謂的邊際效用遞減定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