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場是世界上最大的金融市場,平均每天交易金額超過3萬億美元,遠高於債券市場和股票市場的交易額。外匯的交易額從2004年的1.77萬億美元、2005年的2萬億美元、2006年的2.7萬億美元,到2007年的3.21萬億美元,成長的幅度一直在上升,這反映了日益增長的國際貿易和跨境投資的資金流通需求。
外匯市場與其他金融市場相比有以下幾個特點:流通性很好;交易場所遍佈世界各地;每星期五天、24小時不間斷的交易;可以做多,也可以做空;交易所需要的保證金數額很低;融資槓桿甚至可以高達100:1。這些特點確保了匯率的變化除了中央銀行主動地干預本國匯率的行爲之外不容易受到人爲的操縱,非常近似於價格由供需平衡所決定的理想的市場交易狀態。
第二次世界大戰之後的1946年,佈雷頓森林協議得以簽署,美國承諾以35美元的固定價格兌換一盎司黃金,其他各國的貨幣以幾乎固定的匯率兌換美元。但在1971年,由於美國經濟競爭力的相對減弱以及大量發行美元,以法國和德國爲首的各國紛紛拋售美元兌換黃金,美國的黃金儲備開始外流,尼克松總統宣佈停止以每盎司35美元兌換黃金,導致佈雷頓森林協議破裂,此後世界主要貨幣的匯率開始自由浮動,爲外匯市場的交易拉開了序幕。
與債券和股票的交易不同,外匯交易沒有集中的交易所和清算機構,主要是在世界各大主要銀行的外匯交易部門之間進行,按照成交額排列,十大外匯交易商是德意志銀行、瑞士聯合銀行、英國巴克萊銀行、蘇格蘭皇家銀行、花旗銀行、摩根大通銀行、滙豐銀行、美國高盛、瑞士信用銀行和法國巴黎銀行。在英國倫敦完成的交易佔總數的34.1%,美國佔16.6%,日本佔6.0%。
除了銀行之間的交易之外,大型跨國公司出於貿易或匯率避險的需要也進行大量的貨幣兌換。還有非銀行外幣兌換和匯款公司在外國移民把資金匯回母國的過程中起到不小的作用。另外,主權國家中央銀行爲了調整匯率水平在市場上做出鉅額的買賣,例如,日本在1991年到2004年之間曾經多次人市干預日元兌美元的匯率,最近一次在2004年3月拋售了14.8萬億日元買入美元,目的是爲了阻止日元上漲,以支持日本企業的出口。從2009年至今,瑞土央行採取了千預外匯市場的措施,以阻止瑞士法郎對歐元的升值趨勢。此外,對沖基金和投資管理公司的投機活動佔據了外匯市場的主要交易份額,據統計,70%~90%的貨幣交易是出於投機的目的。再有就是外匯經紀公司面向零售客戶的外匯交易服務,這些外匯經紀公司分爲兩種性質。一種是向客戶收取佣金、提供純粹的中間人經紀服務,幫助客戶在外匯市場上以儘可能好的價格完成交易。另一種是外匯經紀公司自己充當做市商的角色,隨時提供各個貨幣對的買價和賣價,以客戶買賣對家的身份完成交易,這種服務往往不直接向客戶收取佣金,而是以買賣價格之間的點差來獲利。
外匯市場上的六大主要貨幣是美元、歐元、日元、英鎊、瑞士法郎和澳大利亞元。因爲貨幣兌換總是在兩種貨幣之間進行的,因此外匯交易是以貨幣對的形式完成的,交易最活躍的貨幣對有歐元/美元(27%)、美元/日元(13%)和英鎊/美元(12%)等。
外匯貨幣對的買賣價格是這樣顯示的,比如歐元/美元1.3500-1.3502,意思是歐元/美元貨幣對的做市商願意出的買進價是1.3500,賣出價是1.3502,而與做市商做交易的客戶的買進價是1.3502,賣出價是1.3500,買賣差價是2點;再比如美元/日元90.00-90.03,意思是美元/日元貨幣對的做市商願意出的買進價是90.00,賣出價是90.03,而與做市商做交易的客戶的買進價是90.03,賣出價是90.00,買賣差價是3點。
外匯交易中的一手標準和約是10萬貨幣單位(以列在前面的貨幣爲基準),例如,歐元/美元一手標準和約是10萬歐元,等同於大約13萬5000美元。歐元/美元貨幣對價格中每1點的變化所代表的價值是:
0.0001/1.3500×135000=10美元
美元/日元一手標準和約是十萬美元,等同於大約900萬日元。美元/日元貨幣對價格中每1點的變化所代表的價值是:
0.01/90.00×100000=11.11美元
如果外匯經紀商所提供的融資槓桿是100:1的話,買賣一手
歐元/美元標準和約所需要的保證金是:
135000美元/100=1350美元
而買賣一手美元日元標準和約所需要的保證金是:100000美元/100=1000美元
如果歐元/美元的價格從1.3500上升到1.3560,意思是歐元相對於美元的匯率升值了60點,做多(買進)一手歐元/美元標準和約的利潤是:
10美元x60點=600美元
而做空(賣出)一手歐元/美元標準和約的虧損也是600美元。
如果美元/日元的價格從90.00下降到89.50,意思是美元相對於日元的匯率貶值了50點,做多(買進)一手美元/日元標準
和約的虧損是:
11.11美元×50點=555.50美元
而做空(賣出)一手美元/日元標準和約的利潤也是555.50美元。
影響貨幣匯率水平的最直接因素是外匯市場上對某種貨幣的供求平衡被打破。如果市場上對歐元的需求比供給大,歐元就會相對於其他貨幣升值;反之,如果市場上拋售的美元比買進的美元多,美元就會相對於其他貨幣貶值。那麼影響貨幣供需關係的因素又有哪些呢?基本上可以分成三個方面:經濟因素、政治環境和市場心理。
影響貨幣匯率水平的經濟因素有以下幾個方面:
第一個經濟因素:中央銀行通過調整利率而實行的貨幣政
策。一般來說,在金融市場比較穩定的時候,利率高的貨幣會相對於利率低的貨幣升值,這是外匯市場上“利差套利交易”的基礎。例如,目前澳大利亞的利率是4%,而日本的利率是0.1%,兩種貨幣的利率差成爲許多日本人把日元兌換成澳大利亞元以賺取高利息的動機,還有像對沖基金那樣的投機者利用很高的融資槓桿借來很多的日元兌換成澳大利亞元去賺取兩種貨幣的利率差。這種“利差套利交易”的結果是對澳大利亞元的需求增加,因此澳元升值;對日元的需求減少,所以日元貶值。但是“利差套利交易”只適合於市場波動率比較低的時候進行,當市場風險增大的時候,出於避險的目的,從事“利差套利交易”的很多人同時都有賣出澳大利亞元、買進日元平倉的需求,這就會導致澳大利亞元的劇烈貶值和日元的強勁升值。其他貨幣之間的利率差可能沒有澳大利亞元和日元之間的大,但利率差對貨幣匯率的影響是類似的,只是程度各有不同。
第二個經濟因素:通貨膨脹率。如果一個國家的通貨膨脹率比較高或者趨勢是走高的話,由於貨幣實際購買力的下降,這個國家的貨幣可能會相對貶值。但是如果外匯市場預期該國的央行將要提升利率水平以抑制通貨膨脹時,貨幣反而有可能升值。所以通貨膨脹率對貨幣匯率的影響是比較微妙的。
第三個經濟因素:政府預算收支是否平衡。如果政府預算的虧空增加,貨幣可能會貶值;如果政府預算有所盈餘或者虧空有減少的趨勢,貨幣可能會升值。
第四個經濟因素:國際貿易是順差還是逆差。如果一個國家對另一個國家的貿易逆差有增加的趨向,反映出該國的經濟競爭力處於相對弱勢,它的貨幣也會有貶值的傾向。
第五個經濟因素:一個國家經濟成長的健康程度是影響匯率水平的一個關鍵因素。衡量經濟成長的指標有GDP增長率、失業率、零售業銷售額、工業產能利用率、新房屋開工率等。如果一個國家的經濟成長穩健,就會吸引更多的外國資本投資,對該國貨幣的需求也會增加,匯率可能增值。
一個國家內部和臨近國家的政治穩定性對貨幣匯率的影響是顯而易見的,政局不穩的國家其貨幣會遭到拋售,貶值的傾向是幾乎可以肯定的。世界主要貨幣受到政治的影響經常是暫時性的,等到政治危機過去之後,匯率往往會恢復正常。但有些非主要貨幣一旦發生政治性的貶值所受到的打擊是永久性的,如果投資者對這樣的貨幣產生了不信任,就不會輕易地改變印象。
所有的金融市場都是由有感情的個人組成的,外匯市場也不例外,市場心理對貨幣匯率的影響有以下的特點:外匯市場的趨勢性很強,一個貨幣的升值或貶值過程可以持續幾個月甚至一兩年。從2000年美國高科技股票泡沫破裂之後,美元相對於歐元和瑞士法郎的長期貶值大趨勢一直持續了十年,雖然中間有2005年、2008年和2010年三次美元暫時性的反彈。
2005年美元升值的主要原因有三個。第一,美國聯邦儲備委員會從2004年開始到2005年年底把利率從1%連續提高到4.25%,美元的利率超過歐元225個基準點。第二,小布什總統在2004年通過法令,鼓勵美國跨國公司把海外分公司歷年來所積累的利潤迴流到美國,以前需要繳納35%的稅率被降低到5.25%,總共有大約2000億美元從國外流入美國。第三,歐盟區內部政治分歧,《歐盟憲法條約》遭到法國、荷蘭等國否決,導致歐元匯率陷入持續低迷。
而2008年的美元升值純粹是因爲投資者在金融危機的恐慌中規避風險,紛紛賣掉各種其他類型的資產,買入他們認爲最安全的美國政府債券。證明這一點的是美元雖然相對於其他貨幣升值,但卻對日元大幅度貶值18%。這是因爲在金融危機來臨之前,日元是利差套利交易的主要資金來源,日元被大量賣出,投機者們用得到的資金買入其他高利率的貨幣,包括美元。危機到來後,利差套利的交易者們不得不盡快買入日元、賣出其他高利率貨幣平倉,也包括賣出美元。
2008年外匯市場上所發生的變化是比較特殊的情況,以往當投資者意識到市場上有風險的時候,他們買入的優質貨幣通常是瑞士法郎或黃金。但最近幾年利差套利交易盛行,規避風險就意味着把利差套利交易平倉,被大量買入的是日元或美元這樣利率最低的貨幣。
前面提到過,外匯市場受到很多經濟因素的影響,當新的經濟報告數字出來時,匯率價格的反應幾乎是即時的。外匯市場參與者的心理也和其他金融市場的參與者一樣,對經濟數據的反應是“在小道消息興起時買入,當消息成爲事實時賣出”。假設美國最新的失業率數字即將出爐,市場上的估計是失業率會有所改善,沒有經驗的外匯新手往往會在消息被報道出來之前的時候買入美元,可是外匯市場上的老手們在更早的時候就已經開始購入美元。如果出來的失業率數字沒有什麼意外,正好落入經濟學家們事先所預計的範圍內,市場的反應很可能是平倉美元多單獲利、落袋爲安,美元就會應聲下跌,外匯新手剛剛開倉的美元多單就被套住了。所以在外匯市場上對經濟數據的處理要非常小心,最好不要憑着想當然的個人感覺去做交易。
外匯市場上的少數參與者是出於對沖貨幣風險的目的,而大多數的參與者是以投機獲利爲目的,外匯投機交易者中有些人是採用基本分析的方法,根據經濟數據來做出買賣決定,還有很大一部分人是採用技術分析的方法。技術分析是指通過對過去市場交易數據的分析來預測未來價格的走勢,推斷的依據是以過去的市場交易價格和成交額爲基礎,加上用價格和成交額合成的其他一些技術指標,以及在圖形上畫出來的價格平均線、支撐線、阻.力線和“頭肩形”、“雙頭形”等重複出現的固定圖形等等。常見的技術指標有:趨勢性指標(例如價格移動平均線、布林線指標等)、強弱指標、震盪指標、動量指標和根據波動率的指標等。決定使用其中一個或幾個指標時要比較慎重,先測試好它的可信度再用於實際交易,最好不要過分依賴於某個指標,更不要把過多的指標混合使用,記住我前面提到過的經驗教訓之一,在投資過程中最簡單的往往就是最有效的。
在外匯市場中建立自己的交易系統時,先用歷史數據做驗證,再用模擬賬戶試驗操作幾個月到一年的時間,如果證明能夠賺錢的話,可以用最小的交易單位(0.01手外匯標準和約,大約相當於1000美元)在真實賬戶中實際交易幾個月,你的交易系統到底能不能在實戰中賺錢的結論自然而然就得出來了。實際交易的結果往往與模擬交易的不一致,因爲在實際交易中一旦涉及自己的真金白銀時,操盤手的心態就發生了變化,想要人爲調整交易系統的慾望常常是無法剋制的。克服自己性格中的弱點纔是交易系統能否在實際交易中成功的關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