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预报和伏击上面这只股票的事,一时传为佳话。事后有人问我,你预报这只股票时,它的价位已从3.44元涨到了8.93元,股价已接近翻三番了;它的形态已叠创新高,就像“武汉有座黄鹤楼,半截捅在天里头”,你当时预测它要涨停我可以理解,凭什么敢于预测它还要翻番呢?这话问得好,问到点子上了!这就是量柱里藏着的“暗箱密钥”。所谓“暗箱密钥”,就是打开主力暗箱的秘密钥匙。
过去人们常说:一把钥匙开一把锁,但是今天,公安人员可以用一把钥匙打开千把锁。为什么?因为他们掌握了开锁的根本规津。无论主力的暗箱有多少,他们加锁的基本规律却是一样的。掌握了造锁的基本规律,你就掌握了开锁的“暗箱密钥”。
大家想知道这个“暗箱密钥”吗?想!哇,大家都想知道,可这是我的“看家功夫”哇,我怕“教会徒弟,饿死师傅”了哇,这可不能随便讲哦。
讲吧,老师!呵呵,大家求知的欲望这么强烈,那我就拼死传教吧,在我饿死之前,先教会几个徒弟。看看谁能真正传承下去。
这里要讲的“暗箱密钥”,就是“股市规律”,谁掌握了这个规律,谁就可以和公安人员一样,“一把钥匙打开千把锁”。需要提醒的是,我们所讲的股市规律和传统的流行观点完全背道而驰,它是离经叛道的三个规律,是我们预报涨停、伏击涨停的“三大法宝”。
第一规律:卖在买先—卖买平衡律
“卖在买先”是股票的原始天性。任何一只股票,从它诞生的那一天起就具备了“卖在买先”的特殊天分。首先必须有人卖出,才会有人买进;如果没有人卖出,你想买也买不到。除非你自卖自买、自欺欺人。
例如有这样一只股票,上市时是1000万股,被1000个人持有,只要这1000个人不卖,任何人也买不到这只股票。那么,这只股票的成交量必然是零。正是从这种意义上讲,任何量柱都是“卖出来的”,无卖必然无买,无卖必然无柱。这就是有些股票“无量攀升”的内在规律。
上面这只股票,我们预报的理由就是“缩量涨停,必创新高”,其后连续六个涨停板的原因是什么?是它连续六天“缩量涨停”。卖的人少,量就小,于是股价必然上升。这就引出了下面的第二个规律。
第二规律:价在量先—价量平衡律
“价在量先”是股票的交易天性。假如某只股票的发行价是10元,当前的市场价也是10元,除了急等用钱者出手兑现之外,肯定没有人愿意按10元卖出去。买家如果报价11元没有人卖,就会报价12元、13元……直到“价格如意”,才会有人卖出。于是,有可能在15元成交100手,在18元成交300手,在20元成交500手。由此可见,有价才会有量,无价必然无量。价与量的暂时平衡,才能形成一定的量柱。
正是从这种意义上讲,任何股票的量柱都是特定时段特定价位的“价量平衡”标志。上例中的这只股票,股价越高,量柱越小,说明了什么?说明还有高价出现,于是才出现了连续六个涨停板。价与量的对立统一是股市永恒的主题,是“价在量先”的规律铸就了量柱的灵魂。价涨可以制造“卖的欲望”,价跌同样可以制造“卖的欲望”,谁是欲望的制造者呢?这就引出了下面的第三个规律。
第三规律:庄在散先一主力导向律
“庄在散先”是股票的投机天性。“庄”就是“庄家、机构、大资金”的简称,“散”就是“散户、大户、中小投资者”的简称。在股市中,任何一个散户不可能主动地拉升和打压某只股票,只能被动地跟随和适应市场的某个价位,而价位的制造者首先是欲望的制造者,他们在制造“投机欲望”的同时,也制造着“投机数量”。
正是从这种意义上讲,量柱就是庄家的标志。任何一根量柱上镌刻着庄家的实力、庄家的性格、庄家的意图、庄家的谋略……关键在于我们如何去把握、如何去分析、去看透这个庄家、去适应这个庄家。
现在,和大家谈谈我们当时的预报思路,供大家参考。我是2009年4月3日周五上午发现它的。当时,它跳空倍量涨停,刚好位于启动段的第三天,前两天是“小梯量”过左峰,第三天(即4月3日)涨停,现在我们来看看它4月3日当天的分时图(见图1)。
左上角是该股4月3日的分时图。它有三个看点:
第一,看分时量能,下午涨停之后的量能,明显小于上午涨停之前的量能;同时,下午打开涨停之后的量能,明显缩小,特别低矮。根据“卖在买先”的规律,说明涨停价无人卖,打开涨停也无人卖,肯定还有更高价出现。必然看涨!
第二,看成交明细,涨停后全是零星散户在卖,谁在买呢?肯定是主力悄悄收集筹码!根据“庄在散先”的规律,主力在涨停价大肆收购股票,为的是卖更高的价钱。所以该股日后必涨!
第三,看当天量柱,全天的量柱比前一天缩小四分之一,明显是价涨量缩,大量惜售,目前价位不能满足持股者的欲望,根据“价在量先”的规律,该股日后必定大涨。三个规律同时作用于这只股票,它当然要涨,并且不涨则已,一涨冲天。实践证明,涨停板不是天上掉下来的,也不是碰运气瞎蒙的,而是有规津的。规律是可以“复遇”的。
“三先规律”就是看透庄家、衡量主力的法宝。只要我们用“三先规律”来看盘,一根根量柱都是活的,都是庄家的标尺。事实说明,量柱的“三先规律”重在这个“先”字,“先”者,“预”也。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预则通,预则达,预则先见之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