債務有多種形式,從信用卡、貸款到抵押貸款。它是商業世界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個人和公司都會使用。人們可以使用債務來購買房屋和汽車,或進行日常購物而無需立即付款。同樣,公司可以從貸方借錢來資助他們的業務,進行急需的研發 (R&D),甚至用於他們的擴張計劃。這包括進行收購。這些被稱爲槓桿收購(LBO)。繼續閱讀以瞭解有關槓桿收購和商業歷史上最著名的收購的更多信息。
重點摘要
- 槓桿收購是指利用借入的資金來資助對另一家公司的收購。
- 槓桿收購的目的是使公司無需投入太多資本即可進行大規模收購。
- 歷史上最大的三大槓桿收購分別是涉及能源未來控股、希爾頓酒店和清晰頻道的收購。
什麼是槓桿收購?
槓桿收購是指利用借款來資助收購另一家公司。簡而言之,一家公司承擔更多債務來資助收購另一家公司的成本,這被稱爲進行槓桿收購。槓桿收購使用目標公司的資產以及收購公司的資產作爲抵押,以獲得收購公司所需的信貸。
槓桿收購通常也被稱爲敵意收購,因爲目標公司的管理層可能不希望交易順利進行。槓桿收購往往發生在利率較低、借貸成本降低以及特定行業或公司表現不佳和估值過低的情況下。
大多數槓桿收購發生在利率較低時,從而降低了借貸成本。
槓桿收購的目的是在不投入大量資本的情況下進行大規模收購。合併兩家公司的理想結果是創建一個更強大、更有利可圖的實體,從而更好地實現股東價值最大化。槓桿收購可用於幫助上市公司過渡到私有公司、出售部分業務或將私有財產從一個實體轉移到另一個實體。
1. 能源未來控股
在2005年至2007年所謂的大型收購時代,其中最大的一次收購是Kohlberg Kravis Roberts&Co.,德克薩斯太平洋集團(TPG Capital)和高盛牽頭的財團以480億美元收購德克薩斯州最大的電力公司(當時稱爲TXU)。
該交易基於這樣的信念:能源需求的增加將導致能源供應緊張,從而推高電價。交易完成後不久,水平鑽井(或水力壓裂)的增加引發了美國頁岩氣革命,能源價格暴跌。
新成立的公司 Energy Future Holdings 於 2014 年申請第 11 章破產保護,成爲歷史上十大非金融破產案之一。 美國最著名的投資者沃倫·巴菲特甚至堅信這筆交易不會失敗,最終損失了近 9 億美元。
2. 希爾頓酒店
2007 年房地產泡沫達到頂峯時,黑石集團以 260 億美元的槓桿收購了希爾頓。交易達成後不久,經濟陷入危機,黑石似乎選了一個最糟糕的時機,尤其是當時它的一些合作伙伴——貝爾斯登和雷曼兄弟——都破產了。
2013 年該公司上市後,情況發生了巨大轉變,希爾頓交易成爲有史以來最賺錢的私募股權交易。經受住風暴的投資者成爲了傳奇人物,他們從許多分析師認爲是有史以來最佳槓桿收購中獲利 120 億美元。
2018 年,黑石集團出售了其在該連鎖酒店的股份。這傢俬募股權公司出售了 1580 萬股股份。希爾頓估計此次出售將產生 13.2 億美元的收益。
3. 清晰的頻道
2006 年,貝恩資本和 Thomas H. Lee Partners 以 270 億美元收購了美國最大的廣播電臺所有者。這筆交易包括 800 萬美元的債務償還。 在這場混亂的交易中,參與其中的私募股權公司訴諸法庭,迫使銀行完成媒體和娛樂行業最大的收購案。
2014 年,隨着越來越多的聽衆上網並通過 iHeartRadio 應用聽音樂,該公司更名爲 iHeartMedia, Inc.,以反映其不斷發展的戰略。
4.金德摩根
總部位於休斯頓的管道運營公司金德摩根同意了由其董事長兼聯合創始人理查德金德領導的投資者集團的收購要約。故事充滿曲折,股東們提起訴訟,認爲金德向自己的董事會隱瞞了這筆交易。這筆交易因利益衝突過多而受到強烈批評。
高盛此前只是爲該公司提供諮詢服務,後來成爲幫助理查德·金德完成收購自己公司交易的投資集團的一部分。該公司於 2011 年上市,成爲美國有史以來規模最大的私募股權支持的首次公開募股(IPO)。
5.RJR納貝斯克公司
幾十年後,1989 年的 RJR Nabisco 交易仍然是有史以來最具標誌性和最著名的私人槓桿收購。科爾伯格、克拉維斯、羅伯茨公司完成了價值 310 億美元(經通脹調整後爲 550 億美元)的交易,被認爲是引發隨後槓桿收購熱潮的功臣。
這筆交易具有開創性的意義,它成爲了一本書和一部成功電影的靈感來源,這兩本書都名爲《門口的野蠻人》。劇透:RJR Nabisco 最終被拆分,KKR 發誓再也不會在一項投資上投入如此多的資金。
6.飛思卡爾半導體公司
黑石集團是歷史上許多大型槓桿收購案的熟面孔,它曾是 2006 年以 180 億美元收購飛思卡爾半導體公司的投資者財團的一部分。對前摩托羅拉資產的收購是歷史上最大的科技公司槓桿收購案。
由於嚴重低估債務,該公司幾乎破產,但在 2011 年首次公開募股後重獲新生。
7.PetSmart 公司
在槓桿收購不太常見的時代,2014 年斥資 90 億美元收購 PetSmart 的交易是自 2007 年以來最大的槓桿收購之一。
英國收購公司 BC Partners 牽頭的集團是幾個有意改善該公司低迷銷售狀況的投資集團之一。許多人認爲,PetSmart 可以通過向其基本上被忽視的在線平臺投入更多資源來輕鬆提高其市場份額。
8. 喬治亞太平洋有限責任公司
喬治亞太平洋公司以生產 Dixie 紙杯和 Brawny 紙巾而聞名,2005 年被科赫工業集團以 210 億美元的價格收購。大衛·科赫和他的兄弟查爾斯是美國最富有的人之一,也是對保守事業的巨大貢獻。
他們共同經營着這個家族企業集團,業務範圍廣泛,從能源、大宗商品、紙漿和造紙、化學品、牧場、證券到金融。這筆交易因幫助科赫工業成爲美國最大的私營公司而聞名。 大衛·科赫於 2018 年 6 月因健康狀況不佳從公司退休。他於 2019 年 8 月去世。
9.哈拉斯娛樂公司
人們常說賭場從不虧錢,但 2006 年收購全球最大賭場公司哈拉斯 (Harrah’s) 卻以逆勢而上而聞名。這筆 310 億美元的槓桿收購發生後不久,房地產市場崩潰,旅遊業也陷入低迷。
在更名爲凱撒娛樂後,該公司於 2010 年撤回了 IPO 申請,當年虧損 8.31 億美元。2015 年,這個傳奇的賭博帝國申請第 11 章破產保護。
10. 第一數據公司
2007 年,收購公司 Kohlberg Kravis Roberts & Co. 以 290 億美元收購了信用卡處理巨頭 First Data。由於金融危機,這筆交易在完成不久後就被視爲一場災難,但 First Data 堅持了下來,成爲 KKR 危機前唯一倖存的收購之一。
2015 年,First Data 通過向小型企業出售應用程序和大數據服務開始東山再起,並最終正式上市。First Data 的故事是槓桿收購熱潮中爲數不多的成功案例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