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是未實現損失?
未實現損失是持有價格下跌的資產但尚未出售並實現損失而產生的“賬面”損失。投資者可能更願意讓損失不實現,希望資產價格最終會回升,從而至少實現收支平衡或獲得邊際利潤。出於稅收目的,損失需要先實現,然後才能用於抵消資本收益。
未實現損益可以與已實現損益形成對比。
摘要
- 未實現損失是由於資產價值下降但尚未出售造成的。
- 當已貶值的資產最終被出售時,未實現損失就會轉變爲已實現損失。
- 根據證券的類型,未實現損失可能會或可能不會對公司的會計產生影響。
- 出於稅收目的,資本損失只有已實現的損失纔會被確認。
瞭解未實現損失
未實現損失源於尚未完成的交易的價值下跌。除非實體或投資者選擇在交易仍處於這種狀態時結束交易,否則他們不會蒙受損失。例如,雖然上述例子中的股票仍未售出,但損失尚未產生。只有在資產轉移後,損失纔會得到證實。等待投資收回這些跌幅可能會導致未實現損失被抹去,或變成利潤。
未實現損失可以按一段時間計算。這可能涵蓋從資產收購之日起到其最新市場價值。未實現損失也可以按特定時期計算,以比較股票何時出現下跌,導致其價值低於先前的估值。
出售無利可圖的資產(將未實現損失轉變爲已實現損失)的決定可能是爲了防止股東的整體投資組合繼續受到侵蝕。如果認爲股票沒有回升的可能性,可能會做出這樣的選擇。出售資產是爲了收回部分初始投資,因爲股票不太可能恢復到先前的價值。如果投資組合更加多樣化,如果其他資產的未實現收益超過累計未實現損失,這可能會減輕影響。
持有未實現損失的心理影響通常與持有收益不同,因爲投資者希望基礎資產反彈以彌補部分或全部賬面損失,甚至可能爲此承擔額外風險。這被稱爲處置效應,是行爲經濟學中損失厭惡概念的延伸。
未實現損失與未實現收益
未實現損失的補充是未實現收益。當投資者持有盈利投資(例如自開倉以來價值上漲的股票)時,就會出現這種增長。與未實現損失類似,收益只有在平倉獲利後纔會實現。
會計中的未實現損失
雖然未實現損失是理論上的,但根據證券類型的不同,它們可能會受到不同類型的處理。持有至到期的證券對公司的財務沒有淨影響,因此不會記錄在公司的財務報表中。公司可以決定在報表中加上腳註提及它們。然而,交易證券按其公允價值記錄在資產負債表或損益表中。這主要是因爲它們的價值可以增加或減少公司的利潤或損失。因此,未實現損失會對公司的每股收益產生直接影響。但它們對公司現金流的影響是中性的。可供出售的證券也按公允價值作爲資產記錄在公司的財務報表中。
稅務後果
將未實現損失稱爲“賬面”損失意味着損失只是“賬面上的”。從稅收角度來看,這一點尤其重要,因爲一般來說,資本收益只有在實現時才需納稅,而資本損失也只有在實現後才能在納稅申報單上扣除。
如果您在同一年既有資本收益又有資本損失,則可以使用資本損失來抵消資本收益,從而減輕您的稅務負擔。資本損失還可用於減輕未來資本收益的稅務負擔。即使您沒有資本收益,您也可以使用資本損失來抵消普通收入,最高金額不得超過允許金額。
未實現損失示例
例如,假設一位投資者以每股 10 美元的價格購買了 1,000 股 Widget Co. 股票,隨後股價跌至每股 6 美元的低點。此時投資者的未實現損失爲 4,000 美元。如果股價隨後上漲至每股 8 美元,此時投資者將其賣出,則已實現損失爲 2,000 美元。
對於稅收目的而言,4,000 美元的未實現損失並沒有太大的直接意義,因爲它僅僅是“賬面”或理論上的損失;重要的是 2,000 美元的已實現損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