儘管投資者對中國的信心受到中美貿易戰、經濟放緩、債務飆升和貨幣疲軟的影響,但截至 2021 年 6 月,中國的股票投資者已超過 1.89 億。2021 年 5 月,中國股市總市值爲 133,57 億美元。
自2010年代初擴大市場使用以來,中國政府在市場不配合政策時毫不猶豫地介入市場。中國政府控制其金融市場的一個顯着例子發生在 2015-16 年,當時他們的股市崩盤,對市場力量產生了更大的不信任,導致政府對其經濟施加更多的控制。
要點
- 儘管中國政府試圖採取更加寬鬆的金融政策,但當市場不配合其政策時,中國政府毫不猶豫地介入市場。
- 中國政府控制其金融市場的一個顯着例子是其在 2015-16 年發生的市場崩盤期間的行動。
- 在整個危機期間的不同時期,政府進行干預以制定交易規則和限制,例如禁止主要利益相關者進行銷售和限制賣空,以遏制波動。
- 據推測,政府在此期間的行爲實際上加劇了經濟危機。
在整個危機期間的不同時期,政府進行了干預以制定交易規則和限制,例如禁止主要利益相關者進行銷售和限制賣空,以遏制波動。然而,據推測,政府的行爲實際上加劇了經濟危機。後來的調查表明,中國政府的快速干預實際上通過製造更多的不確定性而加劇了恐慌。
政府宣傳活動
中國股市在 2015 年經歷了史詩般的繁榮和蕭條。從 2014 年年中到 2015 年 6 月的最初飆升是由旨在鼓勵公民投資市場的政府宣傳活動推動的。幾個月來,政府一直在吹捧中國經濟的實力,並多次向投資者承諾,爲了保持中國企業的強大,他們將竭盡全力。上海市場從 2014 年到 2015 年年中上漲,價值幾乎翻了一番。然後在 2015 年 6 月,泡沫破裂。在此次崩盤前的兩個月內,已經開設了超過 3800 萬個新投資賬戶。
上海證券交易所(SSE)綜合指數超過 40% 的跌幅只是在中國政府大量購買股票後才停止。僅僅幾個月後的 2015 年 8 月,當市場再次下跌時,中國政府採取了額外措施,降低交易成本和放寬保證金要求,以減輕對保證金違約的擔憂。
缺乏經驗的投資者的影響
股市泡沫主要是由以鉅額利潤買入股票的小投資者的大量資金流入推動的。在大多數情況下,這些缺乏經驗的投資者是最後進入飆升的市場,並且在市場崩盤時最先恐慌的。與由機構投資者主導的西方市場不同,小交易者佔中國股市交易的大部分。自 1990 年代中國股市誕生以來,投機而非基本面是大多數市場飆升的主要驅動力。結果,即使是最有經驗、最精明的投資者也容易受到傷害。
政府強制鎖定期
在 2015 年夏季市場急劇下跌期間,中國政府對持有公司流通股 5% 以上的大股東、公司高管和董事所持股票實行六個月的禁售期。該規則旨在防止發生大規模拋售。第一個鎖定期的結束是在 2016 年 1 月,屆時將有近 40 億股重新上市。政府官員擔心這會引發再次急劇下降,因此他們延長了鎖定期,直到可以建立更多規則爲止。即使在美國這樣成熟的股市,一個成熟的股市,對股票鎖定期到期的預期也一直給市場帶來下行壓力。在市場不成熟的情況下,影響更爲突出。
賣空禁令
監管機構還禁止一日賣空。儘管這種限制在短時間內穩定了股票價格,但它可能是更大波動的原因。賣空者是唯一在股市暴跌期間買入的投資者;沒有他們,就沒有什麼可以減緩衰退。因此,在此期間沒有賣空者很可能加劇了股市暴跌。
斷路器的安裝
中國政府幹預的另一個深刻體現是安裝了暫停交易的熔斷器。這些熔斷器被觸發了3次後,監管機構採取了行動,暫停了它們的使用,因爲它們沒有達到預期的效果。還有人推測,斷路器的使用可能加劇了危機。事實上,監管機構後來承認,這些機制實際上可能增加了市場波動性。
試錯法產生了不確定性
一些市場分析師對中國政府在此期間干預的意願表示讚賞,因爲這可能會在短時間內減輕波動。然而,他們的試錯方法也可能給市場帶來了更多的不確定性,這也是波動的一個原因。政府的行爲可以比作賭場老闆不斷改變規則以支持房子。在這種特定情況下,政府似乎在操縱規則以支持牛市。不幸的是,它沒有起作用,實際上可能已經侵蝕了系統的完整性。毫無疑問,這一事件的一個後果是對中國政府管理其金融事務的能力產生懷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