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是後續發行?
後續發行是指公司通過首次公開募股(IPO)上市後增發股票。因此,後續發行由已經公開交易的公司或現有股東進行。這些產品通常通過二級市場在證券交易所進行,尤其是在向公眾提供時。它們通常用於籌集資金或增加現金儲備。因此,它們可能採取稀釋或非稀釋產品的形式。
重點
- 後續發行是指公司通過首次公開募股上市後發行的額外股票。
- 後續發行通常在二級市場上進行。
- 它們可用於籌集資金或增加資本儲備。
- 稀釋性後續發行會增加流通股的數量,而非稀釋性發行不會在公司中創造新股。
- 投資者應研究後續發行是否以及如何影響其投資持股。
後續產品如何運作
當一家企業想要從私人公司轉變為上市公司時,它會宣傳其通過首次公開募股發行股票來籌集資金的意圖。該公司在一家或多家銀行的幫助下擔任承銷商,為股票定價、營銷和宣傳此次發行。一旦準備就緒,公司就會上市並在一級市場上向機構投資者和其他大型投資者出售股票。然後股票開始在二級市場上向公眾交易。
隨後的發行發生在公司已經上市之後。這些發行也稱為後續發行或後續公開發行 (FPO)。在某些情況下,它們也可能被稱為二次發行。後續發行的價格通常由市場驅動,而不是由承銷商定價。
如前所述,這種類型的發行可以由公司自己發起,這意味著公司決定在市場上發行新股。在其他情況下,現有股東,例如公司管理層或公司創始人,可以決定通過發行後續發行在市場上出售其股份。
公司必須向證券交易委員會 (SEC) 註冊任何後續或後續產品。就像 IPO 一樣,這些產品受聯邦法律監管。
沒有兩個後續的產品是相同的。這些產品有兩種不同的類型:稀釋性和非稀釋性。採取這一步驟的原因因許多因素而異,包括籌集新資金、增加現金儲備或增加公司現有股東的價值。
特別注意事項
後續或後續發行可能會或可能不會引起現有股東的關注。這就是為什麼投資者應該注意後續發行對他們意味著什麼以及它們如何影響他們的投資。首先要確定是稀釋性要約還是非稀釋性要約,以及誰在提供股票。
稀釋性發行意味著發行新股,這意味著投資者在公司的持股很可能會被稀釋。如果是這種情況,投資者應決定要約價格是否與公司價值相符。
如果現有股東正在減持所持股份,則了解股東的立場可以為投資者提供寶貴的見解。有時,這些內部人士對其他股東無法訪問的信息有所了解。因此,如果創始人或首席執行官(CEO) 正在拋售大量股票,則可能會出現問題。
後續發行的類型
如上所述,後續發行可以是稀釋性的,也可以是非稀釋性的。
稀釋性後續發售
在稀釋性後續發行中,發行公司創建新股。這些股票的創建增加了流通股的總數。因此,發行這些股票會稀釋每股收益。
公司可能會通過稀釋性後續發行進入市場,以便為各種機會籌集資金,例如為新業務或項目提供資金、償還債務或繼續其增長計劃。公司可能採取這條路線的另一個原因是增加其現金儲備,使其保持相同的債務與價值比率。
非稀釋性後續發售
在非稀釋性後續發行中,公司的私人持有的股份(即公司創始人、董事或其他內部人士持有的股份)向公眾發售。因為公司股票沒有新股,所以每股收益不會被攤薄。
在這種類型的後續發行中,內部人士通常希望利用對公司股票的高需求,以便他們可以分散個人或企業持股或鎖定其投資收益。首次公開募股後,初始股東可以決定在滿足規定的持有期後發行後續發行。
真實世界的例子
Meta,前身為 Facebook,( FB ) 於 2013 年宣布隨後發行 7000 萬股股票。此次發行包括公司發行的超過 2700 萬股股票和現有股東發行的近 4300 萬股股票,其中包括馬克扎克伯格的超過 4100 萬股股票.該公司表示,它正在將這筆資金用於“營運資金和其他一般公司用途”。出售扎克伯格股票的收益用於償還他的納稅義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