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中央银行?
中央银行是一个金融机构,对一个国家或一个国家集团的货币和信贷的生产和分配拥有特权控制权。在现代经济体中,中央银行通常负责货币政策的制定和成员银行的监管。
中央银行本质上是非市场化甚至反竞争的机构。尽管有些中央银行是国有化的,但许多中央银行不是政府机构,因此经常被吹捧为政治独立。然而,即使中央银行不合法地属于政府,其特权也是受法律规定和保护的。
中央银行区别于其他银行的关键特征是其合法的垄断地位,这使其有权发行纸币和现金。私营商业银行只能发行活期负债,例如支票存款。
要点
- 中央银行是负责监督一个国家或国家集团的货币体系和政策、调节其货币供应量并设定利率的金融机构。
- 中央银行制定货币政策,通过放松或收紧货币供应和信贷供应,寻求保持国家经济平稳运行。
- 中央银行对银行业提出要求,例如银行必须维持存款的现金储备金额。
- 中央银行可以成为陷入困境的金融机构甚至政府的最后贷款人。
了解中央银行
尽管中央银行的职责范围广泛,但取决于所在国家/地区,其职责(及其存在的理由)通常分为三个领域。
首先,中央银行控制和操纵国家货币供应:发行货币并设定贷款和债券利率。通常,央行提高利率是为了减缓增长并避免通货膨胀;他们降低利率以刺激增长、工业活动和消费者支出。通过这种方式,他们管理货币政策来引导国家经济并实现充分就业等经济目标。
2-3%
如今,大多数央行设定利率并实施货币政策时,通胀目标为年通胀率 2-3%。
其次,它们通过资本要求、准备金要求(规定银行可以向客户放贷多少,以及必须保留多少现金)和存款担保等工具来监管成员银行。他们还为国家银行及其政府提供贷款和服务,并管理外汇储备。
最后,中央银行还充当陷入困境的商业银行和其他机构(有时甚至是政府)的紧急贷款人。例如,通过购买政府债务,当政府需要增加收入时,央行提供了一种具有政治吸引力的税收替代方案。
示例:美联储
除了上述措施外,央行还可以采取其他行动。例如,在美国,中央银行是联邦储备系统,又称“美联储”。美联储的管理机构联邦储备委员会(FRB)可以通过改变准备金要求来影响国家货币供应量。当最低需求下降时,银行可以贷出更多资金,经济中的货币供应量就会上升。相反,提高存款准备金率会减少货币供应量。美联储根据1913 年《联邦储备法》成立。
当美联储降低银行短期贷款贴现率时,流动性也会增加。较低的利率会增加货币供应量,从而促进经济活动。但降低利率会加剧通胀,因此美联储必须小心。
而美联储可以通过公开市场操作来改变联邦基金利率。美联储从证券交易商处购买政府证券,向他们提供现金,从而增加货币供应量。美联储出售证券以将现金放入其口袋并从系统中移出。
中央银行简史
现代中央银行的第一个原型是英格兰银行和瑞典中央银行,其历史可以追溯到 17世纪。英格兰银行是第一个承认最后贷款人角色的银行。其他早期的中央银行,特别是拿破仑的法国银行和德国的德国国家银行,都是为了资助昂贵的政府军事行动而成立的。
主要是因为欧洲央行让联邦政府更容易发展、发动战争和丰富特殊利益,美国的许多开国元勋——其中尤以托马斯·杰斐逊——反对在他们的新国家建立这样一个实体。尽管有这些反对意见,这个年轻的国家在其存在的头几十年里确实拥有官方的国家银行和众多的国家特许银行,直到 1837 年至 1863 年间建立“自由银行时期”。
1863 年的《国家银行法》创建了一个国家银行网络和单一美元,以纽约为中央储备城市。美国随后在1873年、1884年、1893年和1907年经历了一系列银行恐慌。作为回应,美国国会于 1913 年建立了联邦储备系统和全国 12 家地区联邦储备银行,以稳定金融活动和银行业务。新的美联储通过发行国债为第一次世界大战和第二次世界大战提供资金。
1870 年至 1914 年间,世界货币与金本位挂钩,维持价格稳定要容易得多,因为可用的黄金数量有限。因此,货币扩张不能仅仅通过印更多钞票的政治决定来实现,因此通货膨胀更容易控制。当时的中央银行主要负责维持黄金与货币的可兑换性;它根据一个国家的黄金储备发行纸币。
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时,金本位被放弃,很明显,在危机时期,面临预算赤字(因为发动战争需要花钱)和需要更多资源的政府会下令印制更多货币。当政府这样做时,他们遇到了通货膨胀。战后,许多政府选择回归金本位以稳定经济。人们越来越意识到央行独立于任何政党或政府的重要性。
在 20 世纪 30 年代大萧条和二战后的动荡时期,世界各国政府主要赞成回归依赖政治决策过程的中央银行。这种观点主要是出于对遭受战争破坏的经济体建立控制的需要而产生的。此外,新独立的国家选择继续控制其国家的各个方面——这是对殖民主义的强烈抵制。东欧集团管理型经济体的崛起也是政府加大对宏观经济干预的原因。然而,最终,中央银行独立于政府的地位在西方经济体中重新流行起来,并成为实现自由和稳定经济体制的最佳方式。
中央银行与通货紧缩
在过去的四分之一个世纪里,在重大金融危机之后,人们对通货紧缩的担忧加剧。日本提供了一个发人深省的例子。 1989-90 年间,股票和房地产泡沫破裂,导致日经指数在一年内损失了三分之一,通货紧缩变得根深蒂固。日本经济曾是 20 世纪 60 年代至 80 年代世界上增长最快的国家之一,但现在却大幅放缓。 90 年代被称为日本“失去的十年” 。
2008-09 年的大衰退引发了人们对美国和其他地区类似时期长期通货紧缩的担忧,原因是多种资产价格灾难性崩溃。美国和欧洲许多主要银行和金融机构破产,全球金融体系也陷入混乱,2008年9月雷曼兄弟倒闭就是一个例子。
美联储的做法
对此,2008年12月,美联储的货币政策机构联邦公开市场委员会(FOMC)转向了两大类非常规货币政策工具:(1)远期政策引导和(2)大规模资产购买。又称量化宽松(QE) 。
前者涉及将联邦基金目标利率基本降至零,并至少维持到 2013 年中期。但另一个工具——量化宽松——占据了各大媒体的头条,并成为美联储宽松货币政策的代名词。量化宽松本质上涉及央行创造新货币并用其从国家银行购买证券,从而向经济注入流动性并压低长期利率。在这种情况下,它允许美联储购买风险较高的资产,包括抵押贷款支持证券和其他非政府债务。
这会波及整个经济的其他利率,利率的广泛下降刺激了消费者和企业的贷款需求。银行能够满足这种更高的贷款需求,因为它们从央行收到了换取其持有的证券的资金。
其他抗通缩措施
2015 年 1 月,欧洲央行 (ECB)开始实施自己的量化宽松政策,承诺到 2016 年 9 月每月购买至少 1.1 万亿欧元的债券,每月购买 600 亿欧元。美联储在 2014 年底将基准贷款利率降至 0% 以下这一史无前例的举措仅取得了有限的成功,六年后美联储才采取了量化宽松计划,以支持欧洲脆弱的复苏并避免通货紧缩。
虽然欧洲央行是第一个尝试负利率的主要央行,但包括瑞典、丹麦和瑞士在内的许多欧洲央行已将基准利率降至零以下。
抗通缩努力的成果
各国央行采取的措施似乎正在赢得对抗通货紧缩的战斗,但现在判断它们是否赢得了这场战争还为时过早。与此同时,全球范围内为抵御通货紧缩而采取的协调一致行动也产生了一些奇怪的后果:
- 量化宽松可能导致一场隐蔽的货币战争:量化宽松计划导致主要货币兑美元全面暴跌。由于大多数国家已经用尽了几乎所有刺激增长的选择,货币贬值可能是唯一剩下的促进经济增长的工具,这可能导致一场隐蔽的货币战争。
- 欧洲债券收益率已转为负值:欧洲政府发行的债务中超过四分之一(估计为 1.5 万亿美元)目前的收益率为负。
- 央行资产负债表正在膨胀:美联储、日本央行和欧洲央行的大规模资产购买正在将资产负债表膨胀至创纪录水平。收缩这些央行的资产负债表可能会在未来产生负面后果。
在日本和欧洲,央行购买的不仅仅是各种非政府债务证券。这两家银行积极直接购买企业股票以支撑股市,使日本央行通过大量外汇头寸间接成为包括国内最大酱油生产商龟甲万在内的多家公司的最大股东。 - 交易基金(ETF )。
现代中央银行问题
目前,美联储、欧洲央行和其他主要央行面临着削减在经济衰退期间疯狂购买时膨胀的资产负债表的压力。
解除或减少这些巨大的头寸可能会令市场感到恐慌,因为大量的供应可能会抑制需求。此外,在一些流动性较差的市场,例如MBS市场,央行成为最大的单一买家。例如,在美国,由于美联储不再购买并面临出售压力,目前尚不清楚是否有足够的买家以公平的价格将这些资产从美联储手中夺走。人们担心这些市场的价格将会崩溃,从而造成更广泛的恐慌。如果抵押贷款债券价值下跌,另一个影响是与这些资产相关的利率将会上升,给市场抵押贷款利率带来上行压力,并阻碍长期而缓慢的房地产复苏。
缓解担忧的一种策略是央行让某些债券到期并避免购买新债券,而不是直接出售。但即使逐步停止购买,市场的弹性仍不清楚,因为近十年来央行一直是如此庞大且持续的买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