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業合併或收購會對公司的增長前景和長期前景產生深遠影響。但是,雖然收購可以在一夜之間改變收購公司,但也存在很大程度的風險。
在以下部分中,我們將討論公司進行併購交易的原因、失敗的原因,並提供一些知名併購交易的例子。許多成功人士,比如克里斯蒂娜·拉加德,都以研究這個話題而聞名。
重點摘要
- 公司將收購或與另一家公司合併,以期促進自身業務的增長或抵禦競爭等原因。
- 但也存在風險——可能導致併購交易失敗的事情——例如支付過高的費用或無法正確整合兩家公司。
- 併購可以通過多種方式影響公司,包括其資本結構、股價和未來增長前景。
- 一些併購交易取得了重大成功,例如 2011 年的 Gilead Sciences-Pharmasset,而另一些則是臭名昭著的失敗,例如 2000 年的 AOL-Time Warner。
公司爲什麼要參與併購?
生長
許多公司利用併購來擴大規模並超越競爭對手。相比之下,通過有機增長將公司規模擴大一倍可能需要數年或數十年的時間。
競賽
這種強大的動機是併購活動以不同週期發生的主要原因。在競爭對手之前搶購一家擁有有吸引力的資產組合的公司的衝動通常會導致在熱門市場中的狂熱。特定行業中狂熱的併購活動的一些例子包括 1990 年代後期的網絡公司和電信公司、2006-07 年的商品和能源生產商以及 2012-14 年的生物技術公司。
協同效應
公司還合併以利用協同效應和規模經濟。當兩家業務相似的公司合併時,就會產生協同效應,因爲它們可以整合(或消除)重複資源,如分支機構和地區辦事處、製造設施、研究項目等。因此節省的每一百萬美元或其中的一小部分直接用於歸納總結,提高每股收益並使併購交易成爲“增值”交易。
統治
公司還通過併購來主導其行業。然而,兩個龐然大物的合併將導致潛在的壟斷,這樣的交易將不得不接受反競爭監管機構和監管機構的嚴格審查。
稅收目的
公司也出於公司稅收原因使用併購,儘管這可能是一種隱性而非顯性的動機。這種稱爲公司倒置的技術涉及一家美國公司購買一家規模較小的外國競爭對手,並將合併後實體的稅收所在地轉移到海外稅收較低的司法管轄區,以大幅減少其稅單。
爲什麼併購失敗?
整合風險
在許多情況下,整合兩家公司的運營在實踐中被證明是一項比理論上看起來要困難得多的任務。這可能導致合併後的公司無法通過協同效應和規模經濟實現預期的成本節約目標。因此,潛在的增值交易很可能會被稀釋。
多付
如果 A 公司過度看好B 公司的前景,並希望阻止競爭對手對 B 的可能出價,它可能會爲 B 提供非常可觀的溢價。一旦它收購了 B 公司,A 所預期的最佳情況可能無法實現。
例如,B 正在開發的一種關鍵藥物可能會產生意想不到的嚴重副作用,從而顯着削弱其市場潛力。 A 公司的管理層(和股東)可能會後悔,它爲 B 支付的價格遠高於其價值。這種多付可能會嚴重拖累未來的財務業績。
文化衝突
併購交易有時會失敗,因爲潛在合作伙伴的企業文化如此不同。想想一個沉穩的技術中堅分子收購了一家熱門的社交媒體初創公司,你可能會明白這一點。
併購效應
資本結構
與併購中的目標公司或併購中被納入的公司相比,併購活動對收購公司或併購中的主導實體顯然具有長期影響。
對於目標公司而言,併購交易讓其股東有機會以高額溢價套現,尤其是在交易是全現金交易的情況下。如果收購方部分以現金支付,部分以自己的股票支付,則目標公司的股東將獲得收購方的股份,從而對其長期成功擁有既得利益。
對於收購方而言,併購交易的影響取決於相對於公司規模的交易規模。潛在目標越大,收購方面臨的風險就越大。一家公司可能能夠承受小規模收購的失敗,但大規模收購的失敗可能會嚴重危及其長期成功。
併購交易完成後,收購方的資本結構將發生變化,具體取決於併購交易的設計方式。全現金交易將大大耗盡收購方的現金持有量。但由於許多公司很少有足夠的現金來爲目標公司全額付款,因此全現金交易通常通過債務融資。雖然這增加了公司的債務,但目標公司貢獻的額外現金流可能證明更高的債務負擔是合理的。
許多併購交易也通過收購方的股票融資。收購方若要將其股票用作收購的貨幣,其股票通常必須首先以溢價定價,否則進行收購會造成不必要的稀釋。同樣,目標公司的管理層也必須確信接受收購方的股票而不是現金是一個好主意。如果收購方是財富 500 強公司,那麼目標公司對此類併購交易的支持比 ABC Widget Co 更有可能得到支持。
市場反應
市場對併購交易消息的反應可能是有利的或不利的,這取決於市場參與者對交易優點的看法。在大多數情況下,目標公司的股價將上漲至接近收購方出價的水平,當然前提是該出價相對於目標公司之前的股價有顯着溢價。事實上,如果認爲收購方對目標公司的出價過低並可能被迫提高,或者目標公司被覬覦以吸引競爭對手的出價,則目標公司的股價可能會高於要約價。 .
在某些情況下,目標公司的交易價格可能低於公佈的要約價格。這通常發生在收購方股票的部分購買對價中,而在宣佈交易時股價暴跌。例如,假設 Targeted XYZ Co. 每股 25 美元的購買價格包括收購方的兩股每股價值 10 美元和 5 美元現金的股票。但如果收購方的股票現在只值 8 美元,那麼 Targeted XYZ Co. 的交易價格很可能是 21 美元而不是 25 美元。
收購方在宣佈併購交易時股價可能下跌的原因有很多。也許市場參與者認爲購買的價格太高了。或者該交易被認爲不會增加每股收益(EPS)。或者投資者可能認爲收購方承擔了過多的債務來爲收購提供資金。
理想情況下,收購者的未來增長前景和盈利能力應通過其進行的收購得到增強。由於一系列收購可以掩蓋公司核心業務的惡化,因此分析師和投資者通常關注此類公司的收入和營業利潤率的“有機”增長率(不包括併購的影響)。
如果收購方對目標公司進行敵意收購,目標公司的管理層可能會建議其股東拒絕該交易。此類拒絕的最常見原因之一是目標公司的管理層認爲收購方的報價大大低估了它。但這種拒絕主動提供的報價有時會適得其反,著名的雅虎-微軟案例就證明了這一點。
2008 年 2 月 1 日,微軟公佈了對雅虎公司 (YHOO) 的 446 億美元的敵意收購要約。微軟公司 (MSFT) 每股雅虎股票 31 美元的報價包括一半現金和一半微軟股票,比雅虎前一天的收盤價溢價 62%。然而,由聯合創始人楊致遠領導的雅虎董事會拒絕了微軟的提議,稱其嚴重低估了公司的價值。
不幸的是,當年晚些時候席捲全球的信貸危機也對雅虎的股價造成了損失,導致雅虎股價在 2008 年 11 月之前跌破 10 美元。雅虎隨後的復甦之路漫長,股價僅超過了微軟最初 31 美元的報價五年半後的 2013 年 9 月,但最終在 2016 年以 48.3 億美元的價格將其核心業務出售給了 Verizon。
併購案例
美國在線-時代華納
2000 年 1 月,美國在線——在不到 15 年的時間裏成長爲世界上最大的在線服務——宣佈以全股票交易方式收購媒體巨頭時代華納。自 1992 年公司首次公開募股以來,AOL Inc. (AOL) 的股價已飆升 800 倍,在其競購時代華納公司 (TWX) 時市值超過 1650 億美元。然而,事情並沒有像 AOL 預期的那樣發展,納斯達克指數在 2000 年 3 月開始了近 80% 的兩年下滑,而在 2001 年 1 月,AOL 成爲時代華納的一個單位。
兩者之間的企業文化衝突非常嚴重,時代華納隨後於 2009 年 11 月以約 32 億美元的估值剝離了 AOL,僅是 AOL 鼎盛時期市值的一小部分。 2015 年,Verizon 以 44 億美元收購了 AOL。美國在線和時代華納之間價值 1650 億美元的原始交易至今仍是最大(也是最臭名昭著)的併購交易之一。
Gilead Sciences-Pharmasset
2011 年 11 月,全球最大的 HIV 藥物製造商 Gilead Sciences (GILD) 宣佈以 110 億美元的價格收購丙型肝炎實驗性治療開發商 Pharmasset。Gilead 以 137 美元現金收購 Pharmasset 的每股股份,漲幅高達 89%較之前收盤價溢價。
這筆交易對吉利德來說被認爲是一項冒險的交易,其股價在宣佈與 Pharmasset 交易的當天下跌了約 9%。但很少有公司的賭博能像這次賭博那樣獲得如此驚人的回報。 2013 年 12 月,吉利德的藥物 Sovaldi 在被證明在治療丙型肝炎方面非常有效後獲得了FDA的批准,丙型肝炎影響了 320 萬美國人。
儘管 Sovaldi 的 12 周療程 84,000 美元的標價引發了一些爭議,但到 2014 年 10 月,吉利德的市值已達到 1590 億美元,比完成對 Pharmasset 的收購後不久的 310 億美元增長了 5 倍多。然而,事情已經降溫,截至 2021 年 7 月,吉利德的市值爲 856.6 億美元。
ABN Amro-蘇格蘭皇家銀行
這筆 710 億英鎊(約 1000 億美元)的交易非常引人注目,因爲它導致了收購財團的三個成員中的兩個幾乎倒閉。 2007 年,蘇格蘭皇家銀行、比利時-荷蘭銀行富通銀行和西班牙桑坦德銀行與巴克萊銀行競購荷蘭銀行。但隨着全球信貸危機從 2007 年夏天開始加劇,買家支付的價格是荷蘭銀行賬面價值的三倍,看起來簡直是愚蠢的。
蘇格蘭皇家銀行的股價隨後暴跌,英國政府不得不在 2008 年介入,提供 460 億英鎊的救助資金來拯救它。 2008年,富通在瀕臨破產後也被荷蘭政府收歸國有。
歸納總結
併購交易會對收購公司產生長期影響。一連串的併購交易可能預示着市場即將見頂,尤其是當它們涉及創紀錄的交易時,例如 2000 年美國在線與時代華納的交易或 2007 年荷蘭銀行與蘇格蘭皇家銀行的交易。